APP下载

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评价及启示

2015-06-19马星梅王生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沙漠化绿洲植被

马星梅 王生龙

[摘要]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历史上人类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使绿洲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石羊河生态环境演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28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正是伴随着历代土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加剧的。

一、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评价

历代以来,人们对石羊河流域的开发只看到了其积极的一面,例如清代前期河西屯田取得较大成功,出现“家给人足”的喜人景象,使广大流亡无业或遭受战争破坏而无力进行生产的农民迅速地和土地结合起来,恢复了社会生产。这不仅使数十年抛荒土地重新得到开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而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清廷对西部地区的统治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但是石羊河流域开发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石羊河流域历史上的生态恶化主要有三个阶段,它们发生的时间恰恰是在本区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农业开发(汉代、唐代前期、明清时期)的后期或以后,因此人类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对于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滥垦、滥牧、滥樵、滥用水资源,以及战争的破坏等,致使原本脆弱的绿洲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诱发沙漠化过程,使绿洲向荒漠演替。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几点启示

1.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地确定绿洲适宜的人口容量。实践证明,绿洲生态系统的人口容量有一定的限度,急剧增加人口、盲目扩大垦殖,会使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受到巨大的扰动和破坏。灌溉水源的有限、环境容量的制约,使绿洲已无法承受巨大的人口负载,沙漠化的危害也随之而至。这一恶果的发生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而这又更加重了现有耕地上的人口负载,使得绿洲的生态环境容量更加无法承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今天石羊河流域的开发与建设中减少人口压力、控制人口规模有着重大意义。

2.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坚持上中游向下游输水。从整个流域出发,综合平衡上中下游、农林牧工矿各业用水,尽快建立权威性的统管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全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优化调度,以保证科学合理地调配使用祁连山冰雪融水、泉水和地下水;上中游地区必须兼顾下游绿洲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要科学地进行机井布局,严禁超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生态效益。要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改进灌溉制度,大力推广适应本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高效的农业体系。要审慎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水利开发利用规划,提高水利投资的生态、经济效益。

3.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水利建设上,除重视生产、生活用水外,还应重视生态环境需水。在绿洲农田灌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对护渠护田林带、林网以及绿洲边缘旱生、沙生荒漠植被的供水。这些植被作为整个绿洲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对于固定流沙、屏蔽绿洲农田使其免遭风沙之害、维系绿洲生态平衡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们主要依靠绿洲农田灌溉渗漏侧向流入的地下水和极有限的天然降水存活。如果忽视这些荒漠植被的存在,在绿洲边缘地段的农田灌溉中过分“节水”,截断农田侧向渗漏,将无疑影响它们的生存,最终酿成严重的环境后果。因此,农业灌溉不能挤占生态用水,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4.禁止开荒,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严格遵循以水定地、量水种植的原则,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与水资源实际可能承担的灌溉能力相适应,以确定合理的绿洲规模。石羊河流域在没有外流域水资源补给的情况下,不可盲目扩大垦殖,超规模发展绿洲,否则很容易招致沙漠化。上游应退耕还草还牧,中下游“超载”地区应压缩耕地规模。对于灌溉无保证的耕地,区别不同情况,改变利用方向,实行保护性退耕还林还草。坚持集约使用土地,使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而又不至于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为主要目标。要以草定畜,沙化、退化草场应封禁育草。要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培育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其不断更新、永续利用的目的。

5.加大对祁连山水源涵养的生态恢复与保育力度。祁连山区是石羊河水资源涵养和补给的地区,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有计划地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贯彻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并举的原则,确立“护两头,保中间”的战略思想。积极保护、恢复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和北部绿洲边缘荒漠固沙植被,运用法律手段,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严禁现有植被破坏,扩大封禁区域,加强林草管理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封育结合,积极营造防护林草,人工固定沙丘,促使沙漠化过程逆转。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边缘培育防护林带、绿洲内部营造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体系,达到南护水源、北治沙漠、中保农田的目的。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沙漠化绿洲植被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深海绿洲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马里之殇:树荒、小额信贷与恶化的环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