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语文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2015-06-19吴春梅
吴春梅
[摘要]语文作为最具灵性、最具人文性、最有涵养的学科,却经常受到学生的冷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文教学缺乏魅力。结合教学经验探讨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魅力教学方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33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也许是因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用词贫瘠,讲解缺乏激情;也许是因为教学方式传统老套,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使得语文魅力丧失;抑或是过分拘泥于“语文教材”,学生视野得不到拓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等。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出几点意见,望能共勉。
一、增强授课激情,让语文魅力四射
一篇散文、一首诗歌,一句名言,无不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语文是情感的语文。教好语文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激情支撑,有激情才能解读文本,才能感悟生活,才能将课本蕴含的情感色彩更形象地更透彻地传递给学生。那么,教师的激情来自哪里?首先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例如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赵谦翔,正是因为满怀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努力,不断追逐,他们才有了傲人的成绩。激情还来源于自身素养。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水平,使得教师可以吃透文本,把握好对每篇教材的理解,从而才能精神振奋、满怀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游刃有余。激情也来自志趣。志趣广泛使得教师幽默风趣、思维敏捷,志趣带来的激情能够构建出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
教师虽不是演员,不过以情激情,才能真正教好学生。因为好的教学不是被动地灌输,而是去“化”学生,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讲《荷塘月色》,教师就是朱自清;讲《呐喊》,就该是鲁迅。一个激情的教师,才能将文本的精髓授予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共鸣,彰显出语文魅力。
二、加强阅读,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需要不断地阅读积累。这里的阅读,不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课本能给我们提供的只是冰山一角,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例子。”教师应打破教材限制,不断将语文教学向外拓展,加强课外语文阅读,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原则,并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不断地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语文学习的信心。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可以从文本意境中获取各种情感,欢喜、悲伤、恐惧等等,审美能力以及情感阅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如杨绛的《老王》抒发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敬重;老舍的《想北平》写出了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戴望舒的《雨巷》表达了小知识分子青春期孤独忧郁、顾影自怜的特质等等。这样的阅读不断地增强学生发现、选择、体会美的能力,也不断地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高。
此外,切记,语文的实践性很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阅读能力增强后,要给学生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语文的亲切感和魅力所在,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杜勃罗留波夫说过,乐意学习比被迫学习来得轻松,而且效果好。依我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来看确实如此,有时候我会引入课外相关的当前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再回归课文本身,而这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一般都会更透彻。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活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进而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
如在学习现代诗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再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中秋赏月的立体画面,再配上应景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会迅速得到渲染,自然更贴近诗的意境。总之,教师要善用教材信息,让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做、多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化静为动,主动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感受到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根本差异,品味其特有的魅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四、 授之以渔,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虽然高中语文学习的短期目标是为了应试,为了高考,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更重要的责任,是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剖析过程,展示学习方法;亦可以通过举一反三,迁移学习;还可以进行点拨教学。无论什么形式,教师都旨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情况,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会学、要学,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讲《春》时,我就采用“五步法”:“读”──“抓”──“明”──“赏”──“悟”,先让学生对“春草”的描写有充分的认识,接着利用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方法,让学生自学“春花”、“春风”、“春雨”。最后课文结束时,再对本文运用的技巧和艺术手法进行评价和总结。总结很重要,任何知识要想变为自己的,都要加以归纳、总结,这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