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动口亦动手

2015-06-18王金玲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读写结合课堂

摘 要:教学要摆脱高耗低效,就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而更要着眼于运用,深入研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用于读写结合的课堂训练之中。《故都的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从读写两个方面去触摸文本语言,为此,在教学的课堂实践中,设计了三个读写训练题,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中高效地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课堂;《故都的秋》;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读写紧密融于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要让学生读起来,还要让学生写起来,做到“君子动口亦动手”。

《故都的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读写两个方面去触摸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细品慢嚼,体味作者蕴含其中的独特的秋之体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重视品味一个句子,赏析一个片段,但是现在我觉得读一读,议一议,口头表达,随堂交流,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学要摆脱高耗低效,就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而更要着眼于运用,深入研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用于读写结合的课堂训练之中。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细读文本,体味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即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感受。从文中集中描绘秋景的似乎是信手拈来的五幅画面: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体味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在学生细读第一幅画面后,我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在对故都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的眷恋和落寞之情,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意象渲染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主赏析另外四幅画,设计了第一个读写结合训练:

1.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另外四幅画的意象和意境。

学生答案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规定的格式,准确表达规定的内容,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学生讲得出,不会写的尴尬。让学生在读写之中把握了景与情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准确简练地表达,也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多给学生品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去,通过对文本的详细研读,经过收集、筛选、提炼信息,进而深切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强调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读写结合训练:

2.仿照《天净沙·秋思》,改写《故都的秋》,题为《天净沙·故都的秋》。

学生答案示例1: 学生答案示例2:

碧空小院浓茶, 尘风凉雨浓茶,

蓝朵槐树枣花, 蓝朵残垣秋草,

秋色秋诗秋蝉, 衰蝉薄雾残花,

凉雨骤下, 冷雨秋凉,

斜桥影星互答。 萧索一秋繁华。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郁达夫笔下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就在天上,枝头,嘴边……从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千家万户的秋姿秋态秋色秋声秋实秋意中,体现出这位文人浓重的“主观色彩”。正是通过这些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表现出了故都之秋独特的色彩、独特的声音、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者的独特心境,品读出作者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情与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开放的思维,于是我设计了第三个读写结合训练:

3.仿照下面的语言格式,改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原句示例:作者笔下的“秋思”,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学生答案示例1:作者笔下的“秋思”,在老树的每一层沧桑的外衣下;在枯藤的每一圈回环的孤影里;在破巢的每一只漆黑的昏鸦旁;在小桥的每一块青绿的石板上;在流水的每一曲凄婉的哀唱中;在人家的每一缕袅袅的炊烟里;在西风的每一声呜呜的悲鸣内;在瘦马的每一次嗒嗒的脚步间;在夕阳的每一缕暗淡的余晖中;在游子的每一句落寞的叹息里。

学生答案示例2:作者笔下的“秋思”,在幽深荒林的每一棵枯朽藤树上;在寥落村庄的每一户伶仃人家里;在荒凉古道的每一阵凄凄西风中;在暮景残光的每一抹孤影里;在破败断桥下每一汩清流中;也在天涯游子的每一声哀叹里。

第二题和第三题所展示的是小组讨论修改后,由各小组以集体成果方式提交部分学生答案。这样的读写训练,紧扣教材展开,学生读得仔细,议得热烈,写得认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悟写,以写促读,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拓展中形成能力,做到“君子动口亦动手,课堂有趣亦高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语文的阅读教学意义在于有效,以写促学的意义在于高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巧妙地利用文本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日积月累,我想,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熊万琼.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04.

作者简介:王金玲,女,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校教务副主任,2007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教学能手”,2010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12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阳泉市“拔尖人才”,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中学特级教师,为阳泉市兼职教研员。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读写结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人痴迷的瑰丽世界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