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15-06-18张艳红

黑河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意识

张艳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建构适合课堂教学的教育素材,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这一单元时,有关“计算机病毒基础知识及其防治”的教学内容属于德育的范畴,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病毒和黑客对计算机的危害,教育学生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和不良信息,养成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习惯;在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网民”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一些网络成瘾少年的案例,以及QQ、微博欺骗信息的案例,引导学生识别网络陷阱,教育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网络不文明的现象,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二、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由于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上课时要排队进入,编号入座,在机房内要保持安静,不喧哗和走动。下课退出机房前,要按照正确的关机方法关闭计算机,然后有序地离开机房。如学生使用完计算机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按开机键来关闭计算机,这种操作方法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能造成计算机内的某些数据丢失。因此,教师要强调关机步骤,即通过“开始”按钮先关闭windows,待显示器变成黑屏时,再按显示器开/关机按钮,最后关闭所有电源,摆好键盘和凳子方可离开。另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若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老师,切忌自作主张,强行关闭、重新启动机器。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教室的设备,保持电脑教室的整洁,激发他们爱护公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良好的道德意识包括感恩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等。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根据教学进度,一般在每年的元旦前可以学完word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这时可以让学生利用 Word软件制作贺卡,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把亲自制作的贺卡送给父母或老师。这样既节约了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学完“电子邮箱”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如果大家平时都用电子邮件联系,一年下来可以节约多少纸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珍惜水资源”这样的主题制作活动,单凭学生个人的力量虽然也能完成,但费时费力,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信息海洋”,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就极容易“迷失”,陷入“网瘾”,受到传播的不道德的网络信息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的欺骗与伤害。这些学生由于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大差异,道德认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策略,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实践活动为辅,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还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时机,采取多种形式渗透德育,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品质都能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意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