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

2015-06-18石芳

黑河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

石芳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它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宗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对教师来说既是对智慧与创新的挑战,又是自我发展的新机遇。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老师们所面对的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与70年代出生的人大不相同,善于表达、外露、有主见,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距离较近。但他们身上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他们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等。

我们常常感到,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往的学生那么“听话了”,不想奋斗,只想成功。“现在的学生变了”,这是老师们的共识;“现在的学生难教”,这是老师们的感慨。这些是教育问题,还是学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呢?新形势下这些无疑已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存在于教育活动中,而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和知识的传授方式的要求亦在不断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被社会的进步所淘汰,而应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课程改革,符合学生的需求,使我们的角色快速进行转变。

一、做“引导型”教师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学习,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点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做“时尚型”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许多新鲜事物、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这就是“时尚”,而许多“时尚”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新时期的学生不仅需要会拿粉笔教书的教师,更需要教师能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走近“时尚”世界,走进学生世界,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能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三、做“开放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育中,这“不行”那“不准”,教师不断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这种做法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确很重要,但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失误不要看得太重,要放开束缚,做“开放型”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使他们在实际中得到锻炼,学生才会更快地成长。

四、做“理智型”教师

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等信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名“理智型”教师。理智对待学生不该有的错误,理智对待个别家长的无理取闹,不再有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对学生实施教育要以平等的观念看待他们,尊重他们,尽可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五、做“尊重型”教师

做一名“尊重型”教师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决定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而这种关注和爱护是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的鼓励,他们会因为老师的尊重而感动。师生之间的默契沟通,一定会创造奇迹。

六、做“健康型”教师

教师的职业和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面临沉重的心理压力,许多时候导致教师心理失控。作为新型教师,一定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教育、面对学生,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给学生增加负面影响。

七、做“慈母型”教师

现代教育中,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做一名“慈母型”的教师是小学阶段的需要。“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失去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作为教师既要在学习、思想和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这一切都要发自内心,不能搞表面文章,否则会适得其反。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把“慈”放在心上,只有“严”和“慈”并用,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八、做“艺术型”教师

当今的课堂已由过去的“一言堂”改变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加之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求异心理强,往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一些教师平时不可能预设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利用它们将这些问题恰到好处地处理掉,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会产生隔阂,维护学生尊严,增加课堂的灵活性,适应学生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即教育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应结合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从“心”入手,解决学生的道德偏差和困惑,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在教师行为中生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走向成长,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担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讲究方法,勤奋钻研,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下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