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6-18张志华
张志华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不善于阅读教科书。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就是背公式、做习题,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了。阅读时,有的学生类似于看小说、翻连环画,一晃而过,不假思索;有的仅作朗读,有的死记硬背,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常使现象与概念脱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事实上,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要学好知识,除了靠教师的讲授之外,更重要的还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下面笔者就阅读方法及要求做些说明,仅供大家参考。
一、掌握阅读方法
1.通读
新课前,学生应通读新课内容,大致了解新课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在阅读中,了解哪些是新内容,对概念和规律要用着重标号,对疑难问题要做出记号,便于在听课中得到解决。
2.细读
学生要具体地将现象和概念、规律等联系起来,细致地逐句阅读,弄清它的含义,对抽象难理解处反复多读多思,并同有关的旧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进行记忆,以了解知识的线索。初二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课,不知道怎样阅读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 (特别是概念) 的词或句,帮助学生解释一下问题的发生过程跟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如“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句话 ,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力的物质性,二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通过这种指导,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路了。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因能力较差或方法不当而感到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引读、讲读,或设置较详细的阅读提纲,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这样,教师长期从阅读方面进行引导和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精读
做到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某一个物理术语的含义,能把来源于现象的概念和规律活化,达到见“物”能明其“理”,知“理”能联系“物”,能灵活地将物理知识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匀速直线运动、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以及为拓展学生视野而设置的“STS”“科学世界”等内容,可以粗读,了解基本内容或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对学生遇到的重要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要咬文嚼字,字勘句酌,仔细推敲。如定义功时“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阅读时要咬住关键词“力的方向上”,还要仔细推敲“功”的含义是什么?又如天平的使用方法中“在左盘放好准备称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质量大的还是先加质量小的……”当然这里“左盘放物体,右盘加砝码”是关键词,还要仔细推敲出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不这样做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把“或”换成“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或”表示只在“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存在一种状态,而“和”表示两种状态并存,这是不可能的。
二、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动脑筋,真正理解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物理教材往往配有一定数量的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科书时要边读边想,质疑问题,多提几个为什么。
2.求甚解,仔细阅读
学生对于基本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读,对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物理教材对用字用词的科学性、严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公式和定义,都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抽去或忽略其中任何一句话或一个字都会发生错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咬文嚼字”,做到触汇贯通。
3.强化要点,做读书笔记
物理教材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教师要用心加以指导,明确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书,并给予指导。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的表达式,摘录要点,梳理脉络,抓住重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4.审题仔细,排除干扰
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解题过程中精心设置一些歧途,或安排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也就是利用干扰因素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因素的迷惑性大,学生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选择题干扰往往是学生的典型错误,只有迅速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解题才能迅速而准确。
5.加强课外阅读,增加深度
课本仅仅是学生阅读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宽厚的知识背景,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广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通过广泛阅读,不仅使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6.加强物理公式与文字的联系
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的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其含义。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实际上是一致的,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并使学生形成一种物理思维习惯。
学会阅读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