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的开场导语
2015-06-18刘琳韬
刘琳韬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从讲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好开场导语至关重要。
一、设计开场导语应把握的原则
开场导语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应遵循科学的机制和原则。具体为:
1.趣味性。兴趣是人们求知的积极倾向和自觉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有益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好奇心强,对生动有趣的导语极易引起共鸣,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起来有动力。
2.感染性。要把导语看作是一堂课的序幕,要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动之以情,以情感染学生。教师的喜怒哀乐表情和轻重缓急的语气,要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情感变化紧密相联,使教与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科学性。历史学科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清史实,还要讲明观点和道理;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处世做人。要重视和坚持论从史出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唯物史观。
4.凝聚性。成功的导语应具有艺术的魅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所以,教师争取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过渡到要学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上来。
5.灵活性。导入无定法,可以采取多媒体导入、提问式导入、疑问式导入等多种方式,避免枯燥、单一的导入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导入
1.用前后有关联性的内容提问、复习旧课,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目的,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讲“贞观之治”一课,教师可先复习提问上节课的相关内容: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答后,教师强调: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灭亡,唐朝建立,由此导入新课。
2.用学生熟悉的有关知识,如诗歌、影视、故事等引入新课,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心态。例如: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师生先回忆王安石的《元日》诗词,在学生眼前描绘一幅“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热闹画卷,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适时引入新课。
3.用有趣的知识,如谜语、名言、图片、历史事件等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深思,激起兴趣,达到启发、诱导的目的。例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教师提问:鸦片不仅对人身心有害,还能引发战争,让学生猜一猜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事件。学生对问题兴趣很浓,他们或询问,或议论,或翻书很快就能答出谜底:鸦片战争。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接着问:鸦片战争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随即引入新课。
4.利用多媒体引入新课。视频材料具有真实感,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些影片的片断,但时间不宜过长,以此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
5.开门见山引入新课。这一方法的特点是三言两语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上“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时,教师可简单导入:隋唐相对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必然带动文化的辉煌。之后围绕重点展开讲解。
6.借鉴其它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导入新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单一的,彼此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历史学科也是如此。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寻找这种交叉点,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宋金南北对峙”这课时,可先出示岳飞的《满江红》,先让学生齐读,接着结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进而设问“岳飞所说的‘靖康耻指代的是什么耻辱?”“岳飞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写下了这首词?”,然后对本课进行解读。
三、设计开场导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开场导语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序曲,它的设计和运用是有科学讲究的,应注意避免一些问题。
1.要讲究导语的实用性。导语的宗旨为了引入新课,提高教学效果,其设计的内容一定要自然,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具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2.讲究方法的创新。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其内容要新颖,形式要多样。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实物演示等,模式化的导语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3.讲究时间的适度。开场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引子,不宜“喧宾夺主”,一般3分钟左右,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历史课的开场导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才能找到更多的导入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