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互评互改方法浅探
2015-06-18高梅
高梅
批改学生习作是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通常是这篇习作刚批完,那篇习作又接上了,这其中的辛苦暂且不提,重要的是教师的付出没有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收到作文本,打开看一眼等级便匆匆合上,一篇作文就此了事,似乎教师写的评语与他们无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习作评改的能力。”于是,我萌发了要改变习作评改方式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评改。于是,我搜集关于习作互评互改的资料学习、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开始在班级实验了。让人兴奋的是,一个学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本领,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改变学生习作评改的观念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进步。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仅1000多字,在发表前反复修改,竟改动了15处;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12次修改才完成。给学生讲这些事例,是让学生清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内心了解习作互评互改的意义,明白养成修改的好习惯将受益终身,为接下来指导学生习作评改做好铺垫。
二、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将班级的学生4人一组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情况均衡,也就是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同。当然,也要考虑到每组的男女生比例,以及小组内学生性格问题是否互补问题,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促进互助合作。明确每个组员互评互改的任务,激发他们对习作互评互改的兴趣。
三、制定习作互评互改的方法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习作互评互改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掌握了评改方法,犹如有了一把宝剑,在习作中“斩妖除魔”。
(一)一目了然法
评判习作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符合要求;书写是否工整、规范;页面是否干净、整洁。这些都是很直观,一目了然的,只需在旁批处写下简洁、明了的评语。这是习作评改的第一步,看似简单却不容忽视,它提醒着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咬文嚼字法
组长带领组员仔细通读作文,使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错误的标点以及使用不恰当的词;反复阅读作文感受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叙述是否有条理,有层次;习作的语言是否通顺连贯。这是习作批改的第二步,也是习作互评互改的重中之重,重在一个“改”字。要求教师在课前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学生能自如地进行删、补、调、换等修改。有些学生的习作会出现很复杂的病句,需要在小组内讨论,或者是询问教师,意见一致后再动笔修改。但是,修改习作一定要尊重作者原创,不要将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旁注的修改意见要以建议、商量、鼓励的语气。
(三)寻找亮点法
每一篇习作都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结果,都有自己的亮点。要尊重每一篇习作,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这些亮点,用笔划出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恰当的修辞、细腻而准确的描写。在小组内读出来,让组内成员学习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四)品头论足法
一篇好的习作其题目、开头、结尾都很新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线索,应该是精炼的一句话、一个词。一篇习作开篇精彩,能使文章色彩大增。开头要短小精悍,遇到这样好的开头,要写上鼓励赞扬的话;结尾要做到干净利落,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如遇到开头和结尾不太合理的习作,能找出毛病所在的,就直接旁注提示。
(五)概括评价法
评价作者是否抓住了本次习作的重点来写;是否写的真人真事,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是否紧扣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否做到重点突出进行简要的总评。当然并不是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把习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点写出来,以表扬为主。对于不足较多的文章,不要急于求成一一写出来。整篇习作只见红色,这样会造成学生对于写作文的恐惧。所以每次选择一个突出的缺点指出来,逐步改正,循序渐进。
四、利用范文为习作评改引路
如果班级刚开始互评互改,那么每次习作评改都要选择有特点的习作作为评改范文,与学生一道评改,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对于基础字、词、句的评改,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评改。但是习作宜求“异”不求“同”,每个学生习作的语言特点、构思选材都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渐学会由模仿评改变成有特点的自我评价。每次学生评改后,教师要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学生是否有漏批的地方,重要观察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因为开展互评互改而进步。开展互评互改实际上是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而且开始时还会占用很多语文课,这都无需担心,随着学生的习作评改逐渐成熟,评改速度会加快。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习作互评互改中的做法,而且也在不断完善中。这一过程,教师虽然辛苦些,但是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那么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