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2015-06-18张连国
张连国
阅读是知识的吸收,写作是知识的倾吐,倾吐能不能合乎情理,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越多,积累的信息就越多,自然就会写出好文章,这也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脱离阅读就无法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素材往往来源于阅读中的感受、体会和积累。因此,只要我们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让阅读很好地服务于写作,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阅读兴趣
虽然说写作离不开阅读,但是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爱读书。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理解、去思考、去领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里,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和阅读的快乐,使学生乐于读书、愿意读书、主动读书。此外,可以巧用悬念诱发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故事学生都很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喜出望外,拍手叫好。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设置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告诉学生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课余时间不妨读一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并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广泛开展阅读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广泛地读书,从唐诗宋词到故事寓言,从诗歌散文到话剧小说,从课内到课外,只要是有意义的书都要去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泛的素材,从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开拓各种阅读渠道,通过各种媒介采集大量阅读信息,如电脑网上阅读、手机电子书阅读等。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只有充分阅读,才能在写作中绽放精彩。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写作时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推荐优秀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但多读未必都有益,关键要看读什么样的书,只有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学生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鉴别能力差,一些课外书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工作,帮助学生选好书。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课外读物,也可以选择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过的优秀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又能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积累新能量。
四、读与写相结合
学生有了读书兴趣,就会越发地喜欢读书,书读得多了知识掌握得就会越多,写作的欲望就会更强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知识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虽然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多进行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精要语段用各种读书符号进行圈点勾画,或者随时记下点滴的感悟,或者摘抄优美的语段语句、精辟的观点,闲暇时还要反复诵读摘抄笔记,反复体会好词佳句的妙处,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达到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灵感的目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和词语积累的过程。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或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的精妙。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并将写得较好的笔记读给大家听,或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优秀笔记,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写读后笔记的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总之,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好比水,写作如同鱼,只有当阅读之水像海洋一样宽广时,写作之鱼才能自由地跳跃、遨游。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和知识,才能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