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2015-06-18周淑环
周淑环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新时期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对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
1.缺乏独立性带来的挫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处理事情的经验,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缺乏安全感,整日惴惴不安,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还可能出现过激行为,以掩盖内心的不安和焦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家庭问题带来的挫折。目前,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致使有些孩子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他们渴望关爱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心理压力过大,特别是生活在继父或继母身边的孩子,他们心理上所要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情大变,一些孩子变得自闭、孤独、冷漠,不喜欢与人交流,缺乏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这种来自家庭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沉重的打击。
3.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人际关系人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都有很大影响,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则极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内心产生自卑感。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缺乏与人共处的能力,自私容易在这类孩子内心生根发芽,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不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一旦发生违背自己心意的事内心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发脾气、摔东西成了他们发泄的方式,在父母面前这样做可能被容忍,但对于外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4.学习压力带来的挫折。而今,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冲击,多数学生反映“减负不减压”,学校的作业少了,家里的作业多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中考和高考更像是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两座无形的大山。“为了自己的明天,好好学习”,家长如是说;“为了建设祖国,加油”,老师这样讲。学习成绩成了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首要方面,学生在如此繁重的压力下学习、学习、再学习,成绩提高了,皆大欢喜,成绩下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就会轮番响彻耳边。学生所能感受到的不是学习带来的乐趣,而是沉重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学生的挫折感是强烈而真实的。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挫折,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取决于挫折本身,而取决于遭受挫折的人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当代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在过程和数量上不一定比其他人多,但是对于挫折的心理感受却很多,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而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磨练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1.正确认识挫折
一些学生因挫折而陷入困扰,难以自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认知的偏差。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就能避免自身沉沦于困境。教师应教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要调整好心态,从失败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挫折中成长进步。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应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要从小处入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处注意这种优良品质的养成。
3.培养积极的情绪
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产生沮丧、悲伤、愤怒等情绪,如果屡次遭受挫折,有些人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情绪急躁,如果不及时调整,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疾病。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心情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4.参与班会活动
人是群体动物,在群体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级生活中,学生可以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在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5.参加心理咨询活动
当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对自身的影响不同而已。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而感到茫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克服偏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并医治心理疾病。
总之,很多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都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