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5-06-18刘宏美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激励措施新课改

刘宏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就促使高中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既能满足新课改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学生资源;激励措施

高中历史学习的难点在于历史容量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困难,以及类似知识点的区分。新课改中的历史教材编写专题模块式取代传统的通史模式,同时,增加了许多历史知识,增大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迫使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人文化、多元化发展态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学习中,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兵教兵”“兵强兵”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小组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创建、学习任务的制订、激励措施。

一、学习小组创建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组内学习、组外竞争,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根据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可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搭配的原则分配。在分配过程中可以根据一次或几次成绩。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划分为六个阶段,四十分以下、四十到五十分、五十到六十分、六十到七十分、七十到八十分、八十分以上,每个分数段中各选一人,将学生分为六人一小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和男女生情况进行微调,将各组平均分差异控制在2分以内,做到各组成员在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男女生比例等方面的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各组间的公平竞争。

六人小组确定后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其中分数最高者为组长,

负责学习指导;第二人负责维持纪律;第三人负责收交作业;第四人负责成绩登记;第五人负责记录其他组的情况;第六人负责统计核算成绩。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发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学生资源。

二、学习小组的任务

学习小组一经成立,则要求各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好本组的目标和措施并张贴在教室指定位置。目标要求要具体、恰当、有激励性,经过全组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能达到。如,期末成绩排名、纪律良好、问题生的转化和潜能生的提高程度等。然后根据目标采取组内帮扶、两两结对、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相互提高。每周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各个小组总结一周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下一周的改进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学习小组。

三、激励措施

发扬民主,提倡公平竞争是激励小组学习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不同时段的目标要求,对学习小组和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设立最佳组员、最优小组、最大进步等奖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课堂激励检测。根据历史学科知识记忆量大的特点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学习目标制订《学生课堂展示评分标准》,课堂评分由课前默写、提问,课中参与程度,课堂效果检测三部分组成。按照各组平均分或是抽查学生代表小组成绩的办法计入小组得分。具体操作,课前提问由教师抽查、各组推荐或是自愿来回答问题,每组一人回答正确得一分,错误不得分,课堂效果参与和课堂效果检测方法同上,除个别问题学生由教师干预外,其他一般遵循自由原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分数累加作为小组得分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阶段检测和期末检测成绩评价。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能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合理,效果是否明显,也是学生最看重的评价之一。《检测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各组平均分和进步程度。算出各组平均分按照高到低计入成绩,再根据各组成员的进步情况核算,进步五名加一分,退步五名减一分,得到进步奖惩分数,二者结合就是本次检测

成绩。

计分办法由小组计分和交叉计分相结合。在小组创建中涉及第四人成绩登记;第五人负责记录其他组的情况;第六人负责统计核算成绩。课堂展示分和检测分相加是小组最后得分,如果本组计分和交叉计分差异较大时算两者平均分。学期末得分最高组为最优小组,同时评选出最优成员和最大进步等奖项,粘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或以其他方式给予奖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保证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强化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意识,不同学生的不同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尊重学生之间差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教学中的学生资源,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朋涛.新课程需要怎样的历史教师[J].学周刊,2011(10).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誗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激励措施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析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小组合作竞争激励机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