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问题的设置点 让提问更有效

2015-06-18费春城

文理导航 2015年16期
关键词:提问

费春城

【摘 要】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且提问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多年的教学体会,使笔者感到,要让提问更有效,找准问题的设置点是关键。本文就这一观点从“文章的关联处”、“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和“貌浅义深之处”四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找准;设置点;提问;更有效

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在谈到他的《复活》创作时说:“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不是独出心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由此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课堂的提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精心设置问题,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如果问题设置不着边际那就形如虚设,提问毫无效果;如果问题设置不到关要处,那就犹如隔靴搔痒,提问的效果也不大,所以找准问题的设置点是关键。那么问题应该设置在哪些,才能使提问更有效呢?

一、将问题设置在文章的关联处,可引导学生把握全文

文章的关联处是指在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设置问题能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或线索,从而迅捷把握全文内容。

如贺敬之的《回延安》,是首长篇叙事诗,虽然诗篇较长,有五部分之多,但全诗是按诗人回延安的经过以及思想感情的自然发展来叙事抒情的,所以我抓住诗篇的这一关联处进行问题设置:“同学们,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她像母亲一样哺育过著名诗人贺敬之,分别十年后,他重新回到了母亲延安的怀抱,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并直接以“回延安”为题,那么全诗写了他回延安哪些经过呢?”学生逐部分阅读概括,很快理出全诗的写作思路:初回延安——追忆延安——畅谈延安——参观延安——歌颂延安,从而使长诗的线索清晰可见,内容一目了然。

二、将问题设置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可促进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

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是指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设置问题就能促进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如《孔乙己》这课中,有多处出现一个“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问,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文中所蕴含的主旨。所以我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孔乙己在讥笑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起来,心中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处处在点子上,个个都能激起了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和争论,“笑”字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课文主旨也就理解透彻了。

三、将问题设置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所谓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最困惑的地方,在这里设置提问,最容易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有学生在预习中试图归纳这一课的主题思想时感到困难,因为前部分是写作者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而后部分则写作者在“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意在批判束缚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制度。我了解这一难点后,即在学生这一认知矛盾的焦点处设置问题:“‘百草园的部分与‘三味书屋部分的主旨矛盾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开始有许多学生也持相同观点,讨论后又有学生认为是用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来反衬“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虽然他们对第二部分的主旨看法一样,但提出写作方法“反衬说”却有新意,所以我充分给予了肯定,在此基础上,我再启发学生这篇课文是出自于作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在辗转流徙时为排除生活的苦闷而回忆写的这些旧时美好的生活。学生根据这一感情基调再次研讨,大家发现其实前后两部分在叙述格调上是前后一致、浑然一起的——作者别了快乐的“百草园”,又怀着好奇心来到了一个新天地“三味书屋”,并感到读书生活的快乐: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头是“仰起”——“摇着”——“拗过去”;下课时到后花园戏耍;课堂上偷玩纸盔甲,画画……所以同样也是回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快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而且深入了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将问题设置在“貌浅义深”之处,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所谓“貌浅义深”之处就是指文章中语句表面上看似非常浅显,实质上却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而我们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思维恰恰多停留在浅表层面,不注意深入体会深蕴其中的含义。我们在此处设置问题,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由表及里阅读体会,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教学《甜甜的泥土》一课,我眼看学生课文阅读鉴赏就要过去了,学生对文中一些蕴藏内含的句子看不出来,尤其是课文结尾描写——“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学生在鉴赏时只是认为“那泥土,甜丝丝的”是小亮埋藏在里面的糖融化的原故,并为小亮尝到这那甜丝丝的泥土而高兴。于是我将问题设置在这“貌浅义深”之处,反问学生:“‘那泥土,甜丝丝的仅仅是小亮埋藏在里面的糖融化的原故吗?”真是一石激起万层浪,学生间议论开了,一会儿就有个小组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这“甜甜的泥土”还蕴含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情至爱,滋润着小亮伤痛的心田;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的爱,这些爱犹如土地一样的广博。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对课文含义深刻句子的深入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笔者仅是从理解教材的角度谈提问的设置点的。我们的提问点还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设置,从而有效地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智能水平的提高;我们也可将提问的点设置在新的学习方式各个环节之中,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三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同步发展。一句话,只要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高效处,就是提问的最佳设置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提问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