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训练,发展思维
2015-06-18陈柳珍
陈柳珍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发展智能的过程。而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思维能力;敏捷性;发散思维;新向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思维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通过多种训练措施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一、引导观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观察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观思维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边观察边动脑思考的习惯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或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景物、人、事的观察等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曾有一位学生在电视频道中看到有关鹰的介绍,她发现了鹰不畏风雨、搏击长空、以强有力的利爪,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并睿智地克敌制胜的这一特点后,她立马想到了自己是一个学生,也应该像鹰那种不畏风雨的品质对待学习生活,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并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学习的障碍,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习作中写到:生活告诉我,顽强、睿智、有力、上进才能达成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也要告诉生活,我要成为鹰一般的强者。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一个人的思维具有敏捷性,那么他在思考问题的速度也就会很快,且合情合理。如果,思考问题只是快,不合理,那就没有意义。反之,思考问题合情合理,但缓慢,这也不能说是思维敏捷。因此,要二者并存,方可称之为思维敏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利用了创设情境,运用语言描写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然后,我再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
如,在教学《七根火柴》的这一文中,当我讲到无名战士把卢进勇招呼到近前,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拨弄着火些,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时,因为这位战士已经奄奄一息了,要抓紧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向战友倾诉自己的心愿。可是,他已经没有力气语言了,他有多少话要对战友说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们无名战士,此时此刻,你要对战友说些什么呢?请你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教师的这番话,已经把学生领入了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思考着并且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学生们是这样回答的:
生1:这七根火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部队的安危,千万不要小看它啊!
生2:这七根火柴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它是我用生命换来的,千万不能损坏呀!
生3:在前进的路上,不管多艰难,多么困难,你可一定要完成任务啊!
学生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对这样一个并非浅易的问题获得如此的认识呢?这是因为他们迅速地开支了脑筋。学生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开动脑筋呢?这是因为教师给学生设置的情境,既促使学生迅速地思考,又例于学生思考。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纵横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给予的信息中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形成众多合乎各种答案的思维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的答案为唯一结论,引导学生进行单向思维,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学生的思维总是显得单纯、肤浅。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是不利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
如,初三复习阶段,就要求把每一个知识要点放在一个系统中来掌握,并注重从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文言实词“故”一词义项的归类,我就是可采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1.《狼》:“两狼之并驱如故。”故:过去的,原来。《〈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引申为“过去已学过的知识”。
2.《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宋定伯捉鬼》:“新死,不习渡水故耳。”《故事二则-乐羊子妻》:“一年来归,跪问其故。”故:缘故。
3.《扁鹊见蔡桓公》:“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
5.《黄生借书说》:“故有所览辄省记。”故:所以。
四、新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对一切事物或求知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他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用前所未有的新方向、新角度、新途径思考问题,弃旧图新,超越书籍,寻求首创性的认识,这便是新向思维训练。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训练重在求“新”,要设法使学生列辟思维的新角度、新途径、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松树的风格》的一文中,我先指导学生读懂了全文,再告诉学生:本文之所以以脍炙人口,除了别的因素之外,还在于作者刻意求新。作者在赞颂松是品质时,完全抛开了前人的观点,而是站在另一个角度,与共产主义的风格结合起来,借物喻人。正是这种新向思维,使本文大放异彩。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刻意求新,勇于首创的精神和做法。最后,就是拓展延伸,写一篇“颂松”内容独特、新颖,与前人及本文的作者独具一格的作文。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文化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东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