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心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17王嘉欣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互动合作学习兴趣

王嘉欣

摘 要: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基础,阐述了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几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互动;情境;兴趣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带来高效互动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性。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特别强调了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将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将生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加以利用,不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

如,在学习《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人做模特,全组人来共同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然后用猜谜的方式让全班学生来猜这个人是谁,并分析他的性格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互相交流看法,分析利弊,不知不觉中对某个同学就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做模特的同学说:“原来我有这么多缺点,所以你们才拿我取笑。”没想到小组当中立刻有人站起来补充:“可是你还有很多优点呀,比如……”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有很多次,学生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对一个身边的人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互动效果是教师无法强行加给学生的,他们在课堂小组这种特殊的形式中变得更加宽容、友善,也更容易接受他人的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

2.合作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在小组当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因此这种集体荣誉感会促使成员拧成一股绳,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在这种合作的情境中,不但集体荣誉得到保证,个人价值也有机会实现。而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合理的竞争环境。

学生喜欢作比较,更渴望赢得胜利,因此他们对课堂上的竞赛尤为热衷。爱国主义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部分,有的学生甚至一提到“爱国”这个字眼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为此,在讲《中国,让我如何不爱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来搜集资料,有搜集奥运会的、有搜集抗震救灾的……他们要把本组搜集的资料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介绍给同学。我的要求是要做到图文结合,要生动能够感染别人。每个小组做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有图片展、有故事、有小品,甚至还有学生自己拍的短片,他们像权威学者似的给大家讲: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发展,讲抗震救灾中最让人感动的瞬间,讲火炬传递过程中中国人的团结精神、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人带来的喜悦和自豪等等。听着他们的讲述和表演,我不由自主地跟着感动、大笑和流泪。由于每个小组都想成为最好的,所以他们在准备工作上下了很大工夫,个人的分工也很明确,这样,一堂课被分解成若干个风格不同的部分,每部分都很精彩,都很有特色。最重要的是,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而是在轻松的竞赛中解决了学知识的问题。

3.合作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并且强调,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能感到学习是具有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创作、表演,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中学生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任他们自由发挥,享受其中的乐趣。如,在讲《花开应有时》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让每个组都当堂排演一个小品,分别表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为小组评分,选出优胜组。虽然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学生都挖空心思选题材、找笑料、分配角色,他们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笑声都非常认真地配合。当我逐个小组指导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老师,我们组肯定演得最好!”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喜欢我的课,也喜欢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也就是我最大的希望。有的小组演得不太成功,却绝不肯认输,他们一再请战:“老师,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还要演,这次我们肯定能演好!”结果,这种小品课连续上了两次,学生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学生也不完全是为了得高分,他们更重视编排小品过程中的种种乐趣,这种乐趣正是源自彼此的交流与配合。学生在一个个轻松幽默的小品中学到了知识,享受了一段惬意的时光,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二、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分组才更有效率

目前使用的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自愿为前提分组,这样能够便于小组成员协调和发挥,但是,一些比较孤僻、内向或者朋友少的学生就被孤立起来,而且,每个班级这样的学生都不在少数,但是这样分组有可能会出现各小组能力不均衡的情况。(2)教师按照学生的能力层次分组,这样分的好处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但是,小组内部的融洽氛围就无法保证,而且很容易因此降低学习效率。(3)通过游戏分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按不同的特质或教师给定的条件分组,这样分组的好处是比较自然,学生接受起来容易,组内氛围融洽,缺点是各组人数不一定均衡。

2.如何保证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方式中,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比较常用的一种,也是比较不好把握的一种。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就一个问题认真地或者是深入地讨论,除非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有时无法保证所有问题都合学生的胃口,这样就容易出现小组讨论应付了事或不够深入的情况。

3.如何看待和利用个别学生

全员参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生不好调动,有的是厌学的,有的是不爱讲话的,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喜欢在课堂上捣乱的。怎样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也是合作学习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利用得好,他们比一般学生表现得更积极,发挥的作用更明显;反之,也很容易出现“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在教育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这是全体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01).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互动合作学习兴趣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