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2015-06-17陈勤珍
陈勤珍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着重渲染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本该鲜活的语文课堂陷入沉闷的氛围中。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营造有活力、民主的学习氛围展开讨论,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求,让初中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性;初中语文教学;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发展需求,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同时,教师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各具特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进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现状
长期以来,教师充当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一直限制了我国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教学手段落后、单一,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需要机械记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即可,从而导致其形成依赖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和机器,每天的任务就是背记、抄写以及听记,学习思维较为僵化,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只能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科学设计导语导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合理安排课程程序,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写、议,鼓励学生做学习小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学生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多为学生创设读、讲、议、问的机会。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乐趣,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就一个人的发展而言,他们都有一定的价值目标,并渴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内在新的发展和进步。一个人的成就动机越强,他们就越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每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存在,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中难以收获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时间久了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也就是缺乏积极的成就动机,从而离既定的学习目标越来越远,主体性发展便无从谈起。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和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培养和主体性发展的良性循环,最首要的就是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推动其内在的发展和进步;接下来,要为学生创造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帮助其制订力所能及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要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引导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成功的乐趣,进而显著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推动个性培养和主体性发展向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转。
3.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增强人格熏陶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在具体的教育中,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都是教育者的个性,教育的力量必须从人的个性显露和表现出来。”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教师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导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拥有良好的个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要以其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4.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动”起来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着重考虑“自主”,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比如,在教学《童趣》这篇课文时,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认清字词;第二步就是背诵并摘抄相关的文学常识;第三步就是诵读;第四步就是带领学生欣赏文本,肯定文中新颖、独特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第五步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主旨以及写作特色等;第六步就是强化学生的自主训练,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并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总结。
参考文献:
罗华强.学生主体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1).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