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漫漫飘洒,故乡天下黄花
——读刘震云的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2015-06-17李迪
李 迪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0)
利益漫漫飘洒,故乡天下黄花
——读刘震云的小说《故乡天下黄花》
李 迪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0)
《故乡天下黄花》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奉献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献给自己的外祖母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由从民国初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这四个阶段串成的马村地方志,更是一部乡村的苦难历程史。本文评析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革命;利益;权力
初次拜读刘震云的作品,选取了他的第一部长篇《故乡天下黄花》。书的扉页写着“此书献给我的外祖母”,如果说这真是献给他外祖母的一部作品,那我觉得刘震云确实来势凶猛而且来者不善。
《故乡天下黄花》总结起来应该是一部由从民国初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这四个阶段串成的马村地方志,更是一部乡村的苦难历程史。整整六十年里一个村庄的巨变﹑两个家族的命运将整个小说串成了一条长长的线。作者朴实慵懒又捎带戏谑嘲讽地讲述着关于那里的人和事,物和景,仿佛置身之外,实是以冷静的思考来审视着这几个时代,没有给出现成的哲理或是说教,而是留下了空地给读者培育自己的想法,也即留白。
我试图寻找过这段纷繁复杂的故事的主线,以便理清小说脉络。发觉哪一个也无法完全串联起整个故事架构。也许这篇小说的架构本不是如串糖葫芦般直线型串联,应该是鱼骨般联接,即有一个主线从头至尾,周遭又有无数分线撑起了整个故事。而那根鱼的主骨,便是利益的斗争。
利益是什么?它从何而来?最后又到了哪里去?在利益的熏陶中人类开始进行了各种生活活动去表达这种企图占有利益的欲望,而在一只无形的手面前,利益的一时占有有时会得到小小的满足但最后还是把人类自行毁灭掉了,而这只无形的手就是刘震云。是他亲手设计了这个村子,他设置了这些人物,而那只无形的手在有形的文字背后让我感觉到毛骨悚然,利益喷薄在字里行间,弥漫在书里书外,萦绕在心头眉间,毛骨悚然之后不得不庆幸这只是小说。
然而这一切并非全部虚幻,真实人物或许就存在于书本以外,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在村民们天生而自然的占有欲面前,一切包装都显得那么滑稽,一切语言一切行动都只是在为了这样一种原始的欲望服务。同为地主阶级的孙李因村长利益之争结仇结怨,同为贫民的赵刺猬和癞和尚因权力之争而拼杀,乃至后来无休止的夺权运动,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两个字——利益。
书中充当了历史的牺牲品而不自知的劳动群众,总能戳中我的痛处,一张张愚蠢而可悲的面孔始终在我脑海盘旋。可怜的老冯﹑老得因孙老元买凶杀人而受牵连被杀,但后来其子女还感恩戴德尽职尽责地继续为他家干活。还有那些在夺权斗争中丧命的人们,他们都是最朴实的劳动群众,一日三餐甚至都没保证却成为了别人别国别党谋利的工具。盲目从众﹑目光短浅﹑思想守旧﹑固步自封的劳动群众的形象充斥于字里行间。作者没有所谓的褒或贬这些形象,只是把他们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呈现在当代人民面前,有借鉴意义也好,无任何意义也罢。
刘震云笔下的这个真实的令人窒息的村庄而今却在渐渐为世人所忘却,人们仅仅关注他的《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和《温故一九四二》,却难以看得到他的故乡三部曲。一个村子的历史沉浮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大部分农村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当时农民甚至是整体国人的思想面貌和民族心理。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中国农民的思想面貌又有多少改观呢?以古讽今太言重,影射现实应该恰如其分。个人觉得刘震云就是当代的鲁迅,针砭时弊犀利程度减弱,锋芒趋于内敛化,语言更具白话化,角度更具生活化。
时代在变化,不变的或许永远是利益的斗争。但同时反过来想想,没有了利益的追逐,我们活着还是为了什么?大公无私﹑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形象只会出现在报纸上﹑电视里或者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活着总要给自己留个念想,利益是一个念想,奉献也是一个念想,两者的调配比例拿捏掌控就完全在乎个人思想道德能力了。诚如罂粟,适当则助人,过度亦害人。
这部小说关系繁琐杂乱,结果全部完蛋,历史真假参半,现实伴随虚幻,利益洋洋漫漫,未来惨惨淡淡。刘震云,这个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作家。作品里他的焦点永远在他的故乡,那个徒步半个小时就能绕一圈的小村庄,而他的眼界却绝对不止是整个中国,而是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村。
[1]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罗伯特·艾伦.哲学的盛宴[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3]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2014.
I106
A
1007-0125(2015)05-0256-01
李 迪(1988-),男,汉族,籍贯:成都,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