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掀起民族音乐剧的热潮
2015-06-17阿依古丽·吾拉木
阿依古丽·吾拉木
【摘 要】近年来,新疆掀起了一股民族音乐剧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对新疆民族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花漫天山》、《你好,阿凡提》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剧;热潮
中图分类号:J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13-01
一、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由新疆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该剧是新疆第一部音乐歌舞剧,也是新疆历史上投入最大的艺术创作,主创人员四易其稿,历时三年,在新疆各个艺术院校和当地文工团挑选了近百名新疆舞蹈演员。该剧在北京上演后,受到业界的瞩目,此后开始全国巡演。《冰山上的来客》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大型音乐歌舞剧,改编后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结构基本沿袭原著,情节和人物关系均源于同名电影,全剧由“来自远方的新娘”、“大雪弥漫的冰山”、“晶莹闪光的灵魂”、“谁是真正地玫瑰”、“阳光灿烂的高原”五幕组成,并保留了电影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原之歌》、《怀念战友》等经典歌曲。音乐剧除继承电影的激烈矛盾冲突和动人的情感外,在形式和内容上也作了创新,带给观众的将是“最地道的新疆舞蹈和歌曲”,加入了大量丰富绚丽的民族歌舞,如塔吉克族的鹰舞及战士舞、马刀舞,表现塔吉克人风俗的婚礼舞,而且在其中均加入了爵士舞、芭蕾舞等现代舞元素。同时,全剧的音乐在保留塔吉克特有的鹰笛、新疆特色的热瓦甫的基础上,加入了管弦乐同电声乐队,歌曲的演唱也结合了新疆民歌同流行唱法的特点。
二、《花漫天山》是全疆首部大型回族民俗歌舞音乐剧,从2012-2014年经历三年多时间,经过三次改版,在米东区进行了两次演出。《花漫天山》通过舞蹈、合唱、独唱、说唱等形式,以当地回族婚俗中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儿恋》、《四色礼》、《喝花茶》、《闹公婆》、《盖碗香》、《宴席曲》为主要场景,以新疆回族花儿音乐、舞蹈文化为重要依托,艺术地再现了新疆当代回族青年的现实爱情生活,展示新疆回族民间婚俗文化内涵。该剧艺术总监马雄福于组织自治区剧作家、文学家和民俗学者对剧本进行了评审;后邀请自治区音乐家、戏剧导演、舞蹈家和非遗专家对该剧的连排进行了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歌舞剧《花漫天山》充满了泥土的芳香,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不奢华浮躁。“新疆花儿”是新疆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交流的结晶,其中米东区的“花儿”艺术在新疆更是独树一帜,《花漫天山》是“新疆花儿”文化的一个缩影,对米东区这个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地和传承地来说,这部歌舞剧意义非凡。
《花漫天山》是一部在七首新疆花儿的基础上创作的舞台艺术精品,其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创作者对新疆回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创新。《花漫天山》的音乐是由七首回族民歌和多个唱段(乐曲)结合而成的。这种朴素的音乐风格,能够让我们准确地捕捉到作曲家以回族民歌乐曲或民歌元素进行音乐呈示、创作的经脉。全剧音乐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对《花儿恋》、《四色礼》、《喝花茶》、《闹公婆》、《盖碗香》、《摆宴席》进行扩展、变奏,或全新创作,从而形成精彩、优美的唱段和乐段。这种以新疆回族民歌元素浇铸而成的音乐建构,使它成为同类剧目中涵盖新疆回族民歌歌种最全、曲目最多、风格最纯的一部剧作。《花漫天山》由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区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共同打造,推向市场,大力宣传回族花儿文化。该剧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作曲家、当地的歌唱演员、舞蹈演员,还调动当地群众共同参与该剧排练、演出。故事情节、演唱曲目、舞蹈都是当地群众最为熟悉与喜爱的,台上演员在唱时台下群众边看边唱,参与性强。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久久不离去。该剧两场在米东区上演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该剧不足之处在于演出仅两场,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剧中的独唱声乐演员在演唱及表演上略显稚嫩,表现不够游刃有余,但当地也无法再找到更合适的歌手。
三、《你好,阿凡提》以流传新疆的民间故事人物——阿凡提为贯穿人物和主线,充分利用杂技、魔术和新疆歌舞元素,创作出一台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点突出,时尚、青春、惊险、刺激、美轮美奂、老少皆宜的现代舞台艺术精品。全剧分为《你好,生活》、《你好,生命》、《你好,爱情》、《你好,勇气》、《你好,和谐》和《你好,阿凡提》六个篇章,通过新疆杂技团优秀中青年演员精彩纷呈的高难度技巧展示和对剧情主题的全身心演绎,传达出洋洋暖意与飞跃的激情,充分展现出“和谐、团结、欢乐”的主题。
该剧最大的特征是创作团队由北京导演钟浩执导,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戴劲松系作曲,作词为词作家梁芒,加之新疆编导双方共同合作,并充分整合新疆杂技特色文化资源,把新疆杂技团建团以来在滑稽、魔术、技巧、达瓦孜等杂技类别中传承和积累的传统和经典节目作了全面展示,有机融入国内杂技创新的一流成果。同时,将音乐剧、新疆民族歌舞、踢踏舞、诗歌、造型展示与表演、儿童游戏等多种综艺形式融入的杂技为主的表演形式之中,借助于现代舞台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高科技包装手段,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手法,用舞台独特的表达方式把对自然美的印象表现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该剧成为民间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典范,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该剧上演后,便接到各地邀请,很快走向其他省市,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还起到宣传了新疆音乐文化的作用。
该剧在前期录音时向各地招声乐演员,但是有部分录音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声乐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