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色彩在话剧舞台化妆中的应用
2015-06-17刘丹妮
刘丹妮
(大连话剧团 辽宁 大连 116013)
舞台化妆是话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戏剧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化妆师根据人物的性格、民族、性别、身份、年龄、职业特点等,使用化妆材料塑造不同形象(主要是面部)。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体验派的影响,强调真实性,话剧的人物化妆大都要求接近生活。而色彩所具有的性格化、流动性、纪实性、对比性等特征对话剧舞台化妆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话剧舞台化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话剧舞台化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既要表现出作品的时代特征,又要展现人物的性格、民族、年龄、身份、职业等规定情境,更要准确表达剧目的主题及艺术风格。为了创造富有真情实感、性格鲜明、导演认可、打动观众的典型化舞台形象,化妆师除了全面、灵活运用自己的化妆技巧外,还必须调动自己的真情,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剧中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通过优秀的化妆帮助演员进入角色,引导观众理解人物和剧情。
二、色彩的功能与特性对话剧舞台化妆的影响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①色彩具有的指代功能给话剧舞台化妆的象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的多样性。话剧舞台化妆并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接受了现代审美需求变化的影响,采取各种审美视角对其进行借鉴、吸收、重新理解和表现,在化妆思想、理念、手段、技法等方面都有了现代化特点。首先,色彩是性格化的,各种颜色内涵具有一定的象征指代功能,且可灵活运用,形成了化妆艺术的程式规范。色彩的性格化的象征功能,让人无须多加思考,一眼便能辨别出善恶、美丑。其次,色彩受剧场灯光和演出距离的影响,因此化妆既要使人物造型鲜明、艳丽,又要在色彩上和谐统一。话剧舞台化妆的对象是演员,观众在一定距离外直接观看演员的妆容,有的时候出于互动的需要,演员还要走到观众中间,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最终效果在由布景、灯光、服装等多种艺术创作部门共同营造的符合剧情要求的舞台上展现。中国的话剧化妆偏重“写实”,既要塑形还要立意,既要形似还要传神。“形”
是对演员轮廓的塑造,是传神的基础,色彩是表现人物特征、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精神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浓墨或淡彩、艳丽或清爽的方式,将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但色彩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决定人物舞台呈现效果的因素,影响化妆色彩的还有诸如演员肤色等因素。演员的化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相关条件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实际需要。如基本妆定下来之后,演员面部明暗、冷暖的位置不变,但各类舞台的主光投射角度、环境色彩、服装色彩的反射等可能会不断变化,这个时候就要对化妆效果重新进行考量。所以,化妆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需要灵活地将色彩具体运用到现代话剧化妆艺术中。
三、色彩的功用在话剧舞台化妆中的应用
色彩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延与物化。这要求化妆师不仅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同时也要把握色彩所具有的纪实、审美、对比、情感等特性,从而在塑造舞台的人物形象时,恰当地运用色彩的情感性、流动性特点,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一是色彩的纪实作用,化妆师可以用纹理、肤色的变化表现角色的年龄特征及变化过程。如大连话剧团排演的《一诺千金》中的周海燕、陈大橹等一系列人物,化妆师通过面部色彩的处理,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由青年到老年的历史变化和命运。二是色彩的审美作用。色彩具有表现某种寓意的情感倾向、增加人物形象魅力、引起观众审美心理活动的作用。三是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性格变化。如面色采用暖色调,表现一个人的天真无邪、忠厚老实;改用冷色调,表现此人变得虚伪现实、利欲熏心。四是色彩渲染情绪的作用。例如大连话剧团的话剧《这里有情况》利用色彩与灯光作用下色调的不同对比以及化妆色彩的变化渲染气氛与调动情绪,让现场观众颇感亲切,而耐人寻味的作品内涵也赢得了观众的共鸣。此外,在化妆造型中,根据季节的不同也要选用合时宜的妆容,如寒冷的冬季可以选给人以欢悦、满足、温暖之感的橘色、粉红色等暖色系;在炎热的夏季就应该选用给人以清爽、自然、恬淡的感觉的蓝色、绿色等冷色系。五是色彩具有“视错性”。视错性是指“在光影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使演员的面部出现结构层次的错觉变化,利用点和线条的变化来纠正面容的不协调感,使人的眼睛发生错觉”,包括色彩的冷暖对比、同时对比、膨胀与收缩感对比等。化妆师可以利用视错性效果打造出合乎剧情和人物性格的妆容。
总之,在话剧舞台化妆艺术中,色彩具有渲染舞台演出气氛、丰富角色情感、彰显人物性格的作用。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化妆师既要考虑色彩的各类特性,同时还要考虑色彩之间的搭配是否协调、用色是否符合特定妆容的要求、妆容是否与预期效果达成一致等因素,这样,才能与话剧的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舞台艺术形象。
注释:
①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