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
2015-06-17闾鹏
闾 鹏
(重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重庆 404100)
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
闾 鹏
(重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重庆 404100)
音乐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音乐借助声音这个物质载体,并以精神性的审美信息为核心的方式存在。而音乐作品是音乐意象的物态化的存在方式。本文对音乐和音乐作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音乐;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关系
音乐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从时空观的角度来说,音乐存在于时间里。音乐作品则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作曲家通过听觉聆听音乐,通过整个身心感受生活,并用音响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乐作品。那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又是什么呢?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音乐的存在方式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在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也都有自己表达意象的手段。绘画通过色彩和线条体现意象;舞蹈通过肢体动作体现意象;文学通过字﹑词﹑句体现意象。而音乐呢?
音乐看不见摸不着,不占空间。音乐是精神生活的产物,通过音响被表达出来,通过CD等音像制品被记录下来。
在音乐之中,声音并非自然的,而是通过人的创造产生的,这样的创造形式具体表现为音响。不管是什么作品,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如果你说我论述的是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那就大错特错了。随意发出的声音不是音乐,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有自己的表现手段。音乐意象的塑造,同样也是以音为材料构成的。这好比随意动作的舞动不是舞蹈,随意的涂抹不是绘画,随意的文字拼贴不是文学。音乐也同样如此,作为一种艺术,凝聚了作曲家的智慧。
音乐和音乐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作品具有语义性,而音乐不具备。音乐的声音倘若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之内,那么它本身绝不会有像语言那样十分确定的含义,它们是非语义性的。音乐作品作为作曲家的创作,包含的不仅是思想情感,还有曲式﹑和声﹑调性等,这些都是音乐作品的语义,好比文学中的标点符号和段落,这些语义性的音乐作品,是音乐所不具备的。
那么音乐究竟存在于何处?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或者美术作品,只要创作完成便可供人们欣赏。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一环节传递给欣赏者。我们欣赏音乐,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欣赏,才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于润洋先生曾说:“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人们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并通过整个身心去感受和认识﹑体验和表现生活。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中,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却能够产生通感。
二、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说到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更多地要上升到哲学角度来谈。如前段所说,音乐看不见摸不着,那么音乐就应该是意识而不是物质?那就错了。前文也提到,音乐是一种精神的产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产品。它借助声音这个物质载体,并以精神性的审美信息为核心的方式存在。
那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就是看音乐作品是如何存在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作为我们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些事物本身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的现象,也就是当它作用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之内所产生的表象。”那么就是说,存在于意识中的消融对象自身有的现象,对象则是人类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存在决定意识的现象﹑存在于头脑之外的现象,进入人头脑中的表象和理性分析在现象学里同样重要。
所以说,音乐作品就是“音乐意象的物态化的存在方式”。音乐作品是精神上情感与理性共同建构的结果,其意象本身则潜在于艺术作品中。康德有两种直观:经验的直观和后天的直观。经验的直观指的是纯粹去观察对象的形式,而后天的直观指的是从感官而言的,指的是思维。
作曲家就是通过这种直观地﹑感官的﹑表象的和理性的思考及分析后创作出音乐作品的。我们以变奏曲为例。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有的作曲家还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保持原来的旋律,而变化音乐语言中其他因素的变奏手法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若只改变某一要素:和声﹑织体﹑调性等,这就是小的干扰引起的震荡。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命运主题为世人熟知。贝多芬感受了生活的悲苦和命运的束缚从而写出了“命运在敲门”的主题。正是存在决定意识的现象﹑存在于头脑之外的现象决定了贝多芬创作《命运》的过程。他的生活(存在)决定了他的思想(意识),从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乐章。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J6
A
1007-0125(2015)05-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