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创作与生活考量
2015-06-17王春阳
王春阳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 2012级戏文系,四川 绵阳 621000)
戏剧创作与生活考量
王春阳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 2012级戏文系,四川 绵阳 621000)
一个作家进行戏剧创作,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以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剧本的复杂性、深刻性并不在于人物多、场面大,不在于豪言壮语,或故事的曲折奇特,而在于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对人的了解。写东西不应流于表面,不仅仅要让人们当时看得有趣,更应该引导人们看后对生活进行考量。
戏剧创作;文学因缘;戏剧作品与生活
人们常常认为戏剧是一种文学形式,很多戏剧课程都是在文学系开设的。不但如此,很多剧作家都是诗人或小说家出身,或者身兼数职,既写诗歌、小说,又写戏剧。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戏剧创作首先更像是一种文学活动。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戏剧创作与生活考量的关系上,来更好地理解戏剧创作。戏剧创作与其他文学创作相同的一点,就是生活启发作家,作家反映生活。而戏剧创作,与其他文学创作不同的一点,就是必须适合舞台演出。这个区别非常重要。适合舞台演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演员的表演创造更多的二度创作空间。有的剧作,或者剧作的某些部分根本不是写出来的。很多即兴创作的剧作、某些特定的仪式、某些整场的戏剧动作、传达潜台词的行为,还有很多纪实戏剧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完全是在表演过程中完成的,有的根本就是通过口头的即兴创作和重复而成的。有些作品借助录音机和许多人的想像一起来完成,因此表演结束后,有的东西也许记下来了,也许根本就什么记录也没有。还有一些作品,虽然有戏剧化的结构,却完全是非语言的。换句话说,它们既没有对白,也没有语言,除了一个模拟效果的提纲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说戏剧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又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分支。它不仅仅是在纸张上对文字进行排列组合,而且是通过戏剧这个媒介让无数的元素,诸如行动、演说、舞台布景、服装、舞台装置、音乐、画面以及沉默相互发生作用而最终成为一部作品。戏剧是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影响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而且对它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是自然自发的、即时和直接的。
一部戏剧作品只有在被搬上舞台后才算真正完成。剧本还不是最后的作品,而只是作品的蓝本、表演的基石。只有在被搬上舞台之后,剧作这整座大厦才算真正竣工。一个剧本中某些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在出现在纸上时可能显得非常笨拙,比如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某些台词。
事实上,这些并不复杂的台词通过富有激情的表演可以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它们是优秀表演的依托。对戏剧创作艺术而言,创作这样的台词比雄辩的文学口才更加重要。
当然,对其他文学分支来说很重要的形式意义对戏剧也同样重要。暗示的复杂性、描写的准确性、充满诗意的想像力、隐喻化的暗指、精心加工的语言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文本结构对戏剧效果都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只有当它们和整个戏剧媒介融为一体,通过舞台的时空激发行动,从而吸引了观众注意力的时候,这些手段才是有效地。仅有杰出的文学造诣对戏剧艺术而言是不够的,很多成功的小说家和诗人在试图创作剧本的时候曾吃了不少苦头。
戏剧作品的核心是行动。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戏剧作品的内部结构从来都不是一堆抽象的言论,也不是描写和道德说教的大拼盘。它是对一系列看得见的、可以戏剧化的事件的有序排列。不管一部戏剧作品的风格、体裁和主题如何,这些事件是建构它的最基本的材料。
从根本上讲,剧作家构建戏剧作品主要使用两种工具来表现人物的外部行为:对白和形体动作。作品的内在情节和主题思想,比如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观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必须由观众通过外在表现形式和他们亲眼所见的事件而推演出来。无论剧作家打算传递什么信息,也无论他对剧本创作的功能和过程持什么样的观点,只有当他已经构想出整个事件,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事件,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模式搬上舞台,这个剧本才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这一系列相关的事件构成了戏剧的情形,或者更正式地说,是构成了戏剧的情节。
戏剧事件从本质上讲是扣人心弦的。有的事件大胆奇特,比如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普罗米修斯被链条锁在岩石上的场面;有的事件柔和克制,比如在契诃夫的《三姐妹》结尾时军团离开的情形;有的事件非常平淡无奇,比如现代很多现实主义戏剧描写的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种种片断。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开始编写剧本时,剧作家必须首先构思整个事件,而且还要在大脑中想像这些事件要如何表演才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创作要与时代合拍,和人民的心声合拍。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我们认为,戏剧创作的文学因缘,和剧作家对生活的积累、认识、感悟是分不开的。
J8
A
1007-0125(2015)05-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