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2015-06-17方晓
方 晓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方 晓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民族艺术的戏曲不可避免会受到工业文明和都市文化的冲击。本文从戏曲艺术的形态需要多元化发展、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市场决定和将“新杂剧”作为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实现戏曲民族性与艺术性的传承、推动戏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城市化背景;戏曲;传承;发展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精粹的积累与沉淀,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并集多种艺术之大成。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戏曲作为民族传统艺术难免受到强烈的冲击,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分析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对戏曲艺术的顺利传承与发展,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戏曲艺术的形态需要多元化发展
戏曲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是社会现实需要。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农业文化与西方文化,还是中西融合的文化,都有着数量众多的认同者,任何文化形式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消亡。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戏曲园地的百花齐放无疑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利用传统的剧目与表现方式将戏曲中的精粹进行传承,满足人们对于忠孝节义和礼义廉耻的尊崇心理;另一方面,通过话剧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对戏曲艺术进行创新,让人们从现代思想和人物形象中体验情感共鸣。这样既有利于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与魅力,又可满足现代人的精神享受与审美要求。
戏曲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由剧种差异性决定。每个地方剧种都有其独特的唱腔与表演形式,如果各剧种都以相同的艺术形态进行表现,便无法表现各剧种的独特韵味,并会失去原有的群众基础,只能逐渐走向消亡。因此,只有坚持戏曲艺术形态多元化发展,才能为各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锡剧结合毯子﹑把子和翎子等功夫,可以上演历史剧和战争戏;川剧唱﹑念﹑做﹑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并以帮腔烘托,而川剧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技则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独树一帜;越剧则长于抒情,以“才子佳人”的题材为主,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艺术流派纷呈,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二、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市场决定
在20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时,出于意识宣传的目的,很多戏曲剧团的费用主要由政府支付,其演出和市场相互脱节,即使在戏曲剧团改为集体制后,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如戏曲艺术的政治化意味浓厚﹑演员在艺术修养方面出现懈怠和剧团及演员对市场挫折的承受能力有限等。因此,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由市场决定,这样有利于解决戏曲发展过程中因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戏曲排演的节目﹑制作的成本和演出的形式等都不再受到领导和评审专家个人趣味的影响,而是要依据观众审美需求和市场需要来安排,市场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戏曲剧团为了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演职人员提高艺术修养,接受群众和市场的检验,这既是演职人员寻求自身突破与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戏曲剧团赢得市场的立身之本。
三、“新杂剧”作为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
戏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如元杂剧﹑宋杂剧和南戏之间存在差异,现代京剧和四大名旦时的京剧也存在差异等。因此,戏曲需要以“新杂剧”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戏曲在变化创新中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戏曲表现形式可以和电影与话剧等体验方式相互结合,打破人们对传统戏曲表演形式的固有认识,以时代发展中人们的审美趣味为要求,将电影与话剧表演中的情感体验融入戏曲表演形式中,实现神似和形似的有机结合,为戏曲中生旦净末丑每个角色的动作和情感提供人物心理方面的依据,进一步增加戏曲的张力和表现力。
又如戏曲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相互融合。在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如“忠”的对象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国家和民族;“孝”的表现也不是董永的卖身葬父和郭巨的埋儿养母,而是在人格平等与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节”不再局限于礼教内的民族气节,而是拓展到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义”不再是显示血气方刚的英雄气概,而是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代言,以及敢于和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斗争等。因此,只有将戏曲中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赋予时代内涵,才能真正实现戏曲作为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虽然戏曲的发展处于低谷时期,但戏曲作为民族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好戏曲艺术的形态多元化发展﹑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由市场决定和将“新杂剧”作为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工作,戏曲必然会重新焕发其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与活力。
[1]徐静冬.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J].群文天地,2012,(14):41-42+44.
[2]朱恒夫.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J].艺术百家,2012,(06):46-53+113.
J614.93
A
1007-0125(2015)05-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