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思路加强审计促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5-06-17孙晓蕾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经营管理国有资产

孙晓蕾

摘 要: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国企的良性高效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卫士和谋士,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分析国资国企审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提出国资国企审计的新思路新方向,以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不足和漏洞,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审计监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新形势和新局面下,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审计,保障国家关于国资国企发展改革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审计机关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

一、着眼长远,清醒认识国资国企审计重要意义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国企的良性高效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卫士和谋士,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1.促进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国资推动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国资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柱,具有调整经济布局、引导经济转型等重要职能。通过对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宏观政策措施情况的审计,有助于了解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揭露国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发挥国家审计对国企运营的预警作用。通过对国有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重大经济决策、投资经营状况及内部监督管理等情况的全方位审计,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风险,并通过跟踪监督被审计单位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促使国有企业及时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3.推动国企改革及制度完善,发挥国家审计在经济运行中的建设性作用。国资国企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监督提醒,审计在揭露和查处问题的同时,更好、更多、更高层次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效益,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建章立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立足现状,深入分析国资国企审计存在问题

目前,审计机关对国资国企的审计监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合规性以及基本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二是受组织部门委托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对国资委在履行重大经济决策、取得资产收益、考核企业经营状况等出资人职责进行监督;四是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由于审计人员思维观念、业务能力、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国资国企审计跟不上新形势和新发展的需要,国资国企审计存在问题如下:

1.重视财务收支而忽视经营业务。国资国企审计离不开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真实性的甄别,但不少审计人员脱离企业具体业务流程、行业规范、政策背景等非财务性要素,仅将财务收支作为国企审计的唯一目标,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审计人员被财务数据迷惑,甚至误导,难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异常及程序、决策的违法违规。

2.重视资产处置而忽视日常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置涉及金额大、规范要求高,是审计项目的重点关注方向,但随着国资国企“三重一大”事项管理程序越来越严格、越规范,权力寻租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以权谋私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违法违规行为常常隐藏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业务中,如房产出租、合同条款的设置、资金收付的及时性等,由于这些事项属于常规性业务,往往容易被忽视,致使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未及时被发现。

3.重视违规结果而忽视决策过程。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领导干部的未决策和乱决策,究其根本又往往与贪污腐败、个人利益密不可分。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常常陷入就违规谈违规的误区,忽视违规背后的决策程序、决策背景和利益关联,其后果和责任往往由具体执行者承担,造成责、权、利不对应不统一。

三、转变思路,正确把握国资国企审计监督重点

鉴于上述情况,审计机关必须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持续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利益。审计机关可重点加强对以下事项的审计:

1.对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审计。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除常见的闲置浪费、丢失毁损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外,还有一些方面更加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需要审计人员引起重视:一是资产及资金的出借情况。审计应关注国有资产或资金是否被非国有企业和个人无偿占用,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不合理价位出租出借,相应合同手续是否齐全完整,是否存在延期未收回的现象,对延期未能收回事项是否有惩戒措施。二是融资借款情况。关注企业是否有闲置资金未善加利用,却通过各种渠道对外融资,分析是否有融资的必要,融资对象的性质及其与企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关系,融资成本是否过高,是否存在特殊业务费、咨询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等。三是关联方交易。常见的现象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亲友名义成立业务关联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或利润转移到关联公司,最后转化为个人收益。因此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可疑的经营业务,尤其是跟非国有企业、个人的偶发性大额交易、非主营业务、资金往来频繁或者资金被长期占用的经营业务。

2.对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的审计。在对该事项进行审计时,要重点关注国有股权转让方或国有资产处置方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采用合法有效的程序、客观公正的价格、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进行处置。首先要审查处置程序是否合法到位,如是否经集体决策,是否经评估定价,是否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批同意,是否走产权交易平台等。其次需关注定价依据是否正确合理,是否存在先定价后评估的情况,是否将全部资产,尤其是房屋、土地、无形资产都纳入了评估范围,评估方法及价格参照物的选用是否适当。再者关注转让方是否如实、公开披露信息,征集受让方,并采用公平竞价的方式交易,是否存在管理层在拍卖和竞标过程中暗箱操作、隐秘信息,使国有资产落入既定企业和人员之手的情况。最后还需关注交易后续事项是否得到妥善处理,如交易款项是否及时收回,产权是否及时过户等。

3.对企业改制、兼并和重组的审计。在审计这一事项时,审计人员需重点关注改制、兼并、重组方案是否经董事会、职代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是否清晰,是否经过清产核资、审计评估,有关收益是否及时上交出资人等。尤其要关注是否存在国有企业领导层利用自己对企业资产分布情况和质量状况的熟悉了解,把企业中的优质资产单列出来,或转让给由亲友参股设立的公司,或与非国有企业、个人成立合资公司,而把质量差的资产、人员、历史包袱剥离出来,继续留在国有企业的情况,以及未纳入评估范围的无形资产或剥离资产被改制后的非国有企业和个人无偿占用的情况,如部分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后,故意不变更企业名称和工商登记,以便继续占用原国有企业的建筑业资质、老字号品牌等,侵吞侵占国有利益。

4.对资产购置或对外投资的审计。重点审计资产的购置或对外投资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是否经集体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是否做过可行性研究和科学合理的投资预测,投资定价是否有据合理等。尤其要关注与民营企业合伙投资的项目。在这种项目中,民营企业往往借助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关系,以国有企业为资金库、救火队,“空手套白狼”,国有资金、资源被合伙项目长期无偿或低价占用,而在项目即将迈入收益期之际,国有股权被低价转让给民营企业,从而将利润全部转移给民营企业。更有甚者,存在以前年度低价卖出的国有资产,待买方进行一番包装后,国有企业再寻借口以高价回购的不正常现象。低卖高买的巨大差价养肥了一部分个人和利益相关单位,却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管理模式较为松散,资产流失屡见不鲜,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投资处置的审计,强化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盘活资产存量,严防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率,保障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健康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勇.国家审计防范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2(6):127.

[2]杨红英.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4(18):128-129.

[3]何国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资国企审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14(6):42-47.

[4]陈文铭,徐晨阳.试论国家审计与国有资产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14(11):78-80.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经营管理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