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中
2015-06-16潘文彬刘红
潘文彬 刘红
潘文彬老师是我尊敬的师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有幸聆听他执教《孔子游春》,感触颇多。写下听课的感悟,既是赏析,更是学习。见贤思齐,能让我的专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宽广。——刘红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文中有许多成语,它们给文章增添了色彩。现在,我们来听写几个。请大家做好准备。每个成语我只报一遍,你们可要注意听哟!
(报词)桃红柳绿 绿草如茵 司空见惯
意味深长 情不自禁 手舞足蹈
师:(出示这6个词语)请自己校对一下,如果有错的,就把错的订正一遍,注意把字写正确。(生校对、订正)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生读)
师:你们能从这6个成语当中选择一些来说一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生: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了桃红柳绿的泗水河边,他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了深奥的道理。过了一会儿,他又和弟子们互相诉说自己的志向。颜回拨动着琴弦,孔子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师:你用了4个成语,说了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很好!
生:春天到了,桃红柳绿,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弟子们来到了绿草如茵的泗水河边。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就意味深长地告诉了弟子们。颜回把写入自己志向的歌唱给孔子听。孔子听了,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师:你把6个成语全用上了,真棒!其实,刚才两位同学已经说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所描写的一些内容。谁再来简要地说说,《孔子游春》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生:《孔子游春》这篇课文写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玩,师生一起欣赏春景,谈论春水,畅谈志向的故事。
师:概括得真好!(板书:赏景、论水、言志)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这篇文章。
【赏析】课的起始,就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儿。听写成语,选择成语说说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由词到句,由繁到简,紧紧扣住了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识字、写字,又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厘清课文脉络,凸显篇章结构,从整体到部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师:请看大屏幕——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摘自“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集会宣言”
师: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的时候,发表宣言中的一句话。想读吗?
生:想!
师:咱们都来放声地读读这句话。
生:“人类要……去寻找智慧”。
师:一种自豪的感情从你们的声音当中传达了出来,孔子真是中国人的骄傲啊!同学们,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崇敬的感情,到《孔子游春》中找一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孔子的智慧?你可以把文章中的有关语句勾画出来,并简单地做一些批注。(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赏析】一则“宣言”的巧妙引用,拉近了文本与现实的距离,聚焦“智慧”,激发情感,使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字,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在文字的品味中直面孔子,寻求智慧。
师:找到了吗?谁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从第9自然段中看出了孔子的智慧。“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流水是很平凡的,不足为奇的,但是孔子竟能从平凡的流水当中悟出一个非常深奥的道理,这使弟子们很惊讶,可见,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师:你是从弟子们的反应当中,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的。你说的“很平凡的、不足为奇的”就是文章中什么成语的意思?
生:是“司空见惯”的意思。
师:对!孔子竟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当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这就是他的一种智慧。那么,如此深奥的道理是指什么呢?
生:这个深奥的道理就在第8自然段中。(读课文)“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了水有德行,水和顺温柔有情义,水流必向下有志向,水善施教化,水像真君子一般,所以说,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第8自然段来,请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看看孔子说的这个深奥的道理,你们能读懂吗?(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
师:孔子说的这番话,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润物无声却不求回报,这是水的一种高贵品质。
生:水就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我们离不开水的滋润,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润,所以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这是水的一种德行。
师: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哪有生命呀!我们真的要感谢水的大恩大德啊!其实,文章有一个地方已经把水的这种德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生:我发现第2自然段把水的德行表现了出来。“阳光普照着大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我从这里可以看出,水确实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这是水哺育的结果。
师:是啊!如果没有水的滋润,泗水河畔的春色能有这么迷人吗?那么,你们再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与初读时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现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发现这里的一切之所以那么美,都是水给带来的,都是因为水滋润了这些花、这些草、这些树,给了它们生长的机会。如果没有水,它们就不会这样繁盛,这样美丽,这样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生:现在读第2自然段,我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德行,也弄明白了文章之所以要这样生动细致地描绘泗水河边春色的目的,是为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做铺垫。
师:前后一联系,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感受到了水的德行,也体会到了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的确,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想象那迷人的春景,体会水的德行。(生齐读第2自然段)
【赏析】正如潘老师说的那样,“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呢?潘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顺应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全的地方点拨一下,引导他们前后联系起来再读一读、再想一想,以发现语言的深层韵味,发现作者精妙的布局。当学生道出“我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也弄明白了文章之所以……”,我们不能不说,学生有所得,而这“得”充满了思维含量,充满了语文元素。
师:从孔子论水的这番话语中,你们还读懂了些什么呢?
生:水哺育众生,滋润万物,它像君子一样无私;
水和顺温柔,温文尔雅,也像君子一般;水胸怀志向,百折不挠,坚贞不屈,也正像君子一样;水能荡涤污垢,善施教化,它就像君子一样。
生:文章只交代了四点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我从那个省略号中,能看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还有许多,水具有真君子的各种优良的品质。
师:你真会读书!一个省略号也引起了你的关注,并让你体会到了水是真君子的理由还有许多。
生:我首先想为大家解释“真君子”的意思,“真君子”是指一些有美好品质的人,孔子说水是真君子,我觉得孔子在这里抓住了水的特点,并以这些特点来教导弟子们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师:是的,孔子把深刻的寓意寄托在平常的事物当中,如果从表达的角度来说,这叫做——
生:(异口同声)借物喻理。
师:看来,你们真的读懂了孔子说的这个深奥的道理。这里,孔子是借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这又是孔子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你觉得是哪个词呢?
生:是“善施教化”。
师:知道“善施教化”的意思吗?
生:善施教化,就是善于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教育、感化。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第8自然段,竟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这就是你们的智慧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来。同学们,请你们浏览一下文章的第3—9自然段,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呢?可以把你们发现到的关键词语圈画下来。(生默读圈画后回答)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3自然段:“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这句话,平常人们看东西是不会轻易动情的,尤其是看司空见惯的流水,而孔子是动情地望的,这说明孔子已经把自己的思想投入到了水里,他正在沉思这水里到底隐藏着什么道理。
师:有句话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孔子就有着这样的情怀和智慧。
生:我还想补充说一点,从“陷入”让我体会到孔子的全部身心已经完全融入到这流水当中,他的全部思想都已经沉醉在对水的思考之中。
师:是的,善于思考,这才能产生智慧啊!
生:请大家看第7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老师遇水必观”,“必观”是一定要看的意思。从这句可以看出,孔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留心对水的观察。我觉得,孔子是个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人。
师:是的,时时留心,处处留心,这是智者的一种习惯。
生:“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他的心情不平静是因为他的心已经跟着这活泼欢快的泗水而波澜起伏了。他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水的特点,体会水的品德,思考水里面所蕴含着的道理。
生:从第8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从“凝望”这个神态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智慧。
师:那你知道“凝望”的意思吗?能把“凝望”这个神态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凝望”就是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地看。(说后演示)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是因为他“动情”,他“凝望”,他“沉思”。同学们,孔子把他的智慧都浓缩在了论水这番话语当中了,谁再来读读。(一生朗读第8自然段)
【赏析】叶老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的味道在哪里?语文的精彩在哪里?在关键词句里。潘老师是深谙其道的。他引导学生抓住了“真君子”“善施教化”“动情”“凝望”“沉思”等词语,或是理解意思,或是想象画面,或是剖析品评,或是表演体悟,让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读懂孔子的智慧,感受课文的情意,学习表达的方法,将“言”“象”“意”巧妙地融为一体,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
师:同学们,其实,这篇文章到处都闪现着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下面我们再从文章里找一找,看看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生默读课文后回答)
生:我从第1自然段“春天到了,孔子……到泗水河边游玩”这里,体会到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孔子听说泗水在涨春潮,他想让弟子们从水中悟出一些东西来,所以就带着弟子们去泗水河边游玩,想通过泗水告诉弟子们,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师:是的,他把学生带到泗水河边,以天地为课堂,以流水为教材,教育他的弟子们学做真人,这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啊!
生:我还想说的是第7自然段中,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以前也一定看过水,可是他并没有把这些道理说给弟子听,然而今天,子贡问到了这个问题,他才把这番道理讲出来。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一种智慧,他要选择恰当的时候,把弟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教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记得住。比如说一个孩子对某个学科没有兴趣,怎么教他都是学不好的。如果他有了兴趣的话,不用操心,他一定会很高兴地去学。就像孔子的弟子们一样,他们已经产生了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孔子这时再告诉他们,一定会产生最佳的效果。
师:说得太精彩了!你也是一位智者啊!其实,你刚才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
生:我从“意味深长”这个成语中,感受到了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孔子在这里是借水来教育感化他的弟子学会做人,孔子是一个人师,他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所以他的话语是意味深长的,值得细细回味的。
师:是啊,有句话说得好:“言在此而意在彼。”对于孔子这样的一位智者来说,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透发出一种智慧,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细细玩味。其实,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要学会用心去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种智慧。
生:我从师生言志这个部分看出,孔子带弟子去泗水河畔游玩,让弟子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得非常轻松愉快。
师:是的,孔子为他的弟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也体现了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
生:我从师生言志这个部分还感受到孔子和蔼可亲,他和弟子不像是师生,更像是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平等交流,情谊深厚。其实,这也是孔子这位教育家所具有的一种“善施教化”的教育智慧。
生:从子路和颜回他们的志向中,我看出子路是个豪爽的人,他要和朋友们有福同享;颜回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他性格沉稳,不愿张扬自己。他们品行高尚,就像水一样有情有义,是真君子。
师:看来弟子们已经有所触动,孔子的善施教化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生:我想补充一下那位同学的说法,我觉得孔子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让弟子们说出自己的志向,让弟子们互相学习,然后再把自己的志向说给弟子们听,让弟子去悟。
师:孔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他的言行总是充满着智慧。
生:对于孔子的志向,我想说一点体会。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提出过“仁”的思想,我觉得,第16自然段就充分体现了他“仁”的思想。他希望“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他是在为天下着想,充分体现出孔子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
师:孔子胸怀天下,他心中充满着大爱,这就是他那“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所以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其实,他的这一思想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同学们,这是孔子的大智慧啊!
生:从第18自然段,“孔子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可以看出,孔子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并不表露自己的想法、心情和观念;他如果高兴的话,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让弟子们感到非常亲切。
生:读了第18自然段,我觉得,孔子让他的弟子说出自己的志向,对他们都投以了赞许的目光,但是我感觉到孔子好像更满意颜回的志向。因为颜回把自己的志向唱出来时,孔子先是侧耳倾听,多么专注!然后手舞足蹈,多么投入!虽然文章没有很明显地说出来,但是这段的一个“推”字、一个“听”字、一个“舞”字,已经把孔子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一次游春就让我们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孔子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而且能利用游春,巧借春水,教化弟子。由此看来,孔子就是一位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啊!我们再来朗读这番话语,来感受孔子这位真君子的风范。(生齐读第8自然段)
【赏析】“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张田若语)在潘老师教学的这个片段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潜心会文的课堂,他们自主地读书,自主地感悟,从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旨趣。而潘老师呢,专注地倾听着,艺术地点拨着,真诚地鼓励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在老师的促发、帮助下,学生触摸到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及“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也领悟到“要学会用心去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和意”,这一学习语文的智慧。学生沐浴着孔子的大爱大智,享受着潘老师的教学智慧,也在自然、自由、快乐地生成着自己的学习智慧。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把孔子论水的这番话背下来?自己先练一练,好吗?(生自由练背)
师:谁来背背看,其他同学跟着他默默地背,记不得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一生背诵第8自然段)
师:你背得真棒!一字不差,而且字正腔圆。
【赏析】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巩固所学,积累语言。潘老师总是紧扣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写写、读读、背背,追求教学实效。
师:同学们,孔子的智慧就是这样博大精深,下面这几句话都是孔子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能读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课文中第16自然段中孔子所说的,“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师:这是孔子胸怀天下的大智慧。
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思是: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仁慈宽厚的人喜爱山。
师:注意这里的“乐”读“lè”。其实,这是拜自然山水为宗师的一种智慧。现在你们应该明白孔子为什么要遇水必观了吧。
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师:另外两句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师: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一种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的最后一个“知”读“zhī”,同“智”。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呀!
师:看来,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呀!同学们,孔子的智慧还远不止这些,难怪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发表这样的宣言——
生:“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师:同学们,我们就是21世纪的主人,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让我们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吧。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认识孔子才刚刚开始,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读读《论语》、林语堂先生的《孔子的智慧》《于丹〈论语〉心得》等等有关孔子的书籍。最后,让我们怀揣一份敬仰,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赏析】潘老师通过有层次地出示《论语》中孔子说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孔子的智慧,并以推荐书目的方式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探究。课堂上,我们看到,当学生再次朗读“宣言”时,那份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已伴随着具体鲜活的语言文字,伴随着自主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经历,深深地印刻在了学生的心中。潘老师的教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阅读教学需要拓展,但拓展必须基于课文又扩展课文,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课文,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充满兴趣地运用所学方法,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主动增加积累、培养能力。
【感悟】听着潘文彬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真的是如沐春风!无比崇敬孔圣人的大爱大智,也非常钦佩潘老师的教学智慧。潘老师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让教学直抵语文素朴的原点,课堂充盈着甘醇的语文味儿。
在“教什么”中,我看到了“语文”。潘老师以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领悟,提炼出“感受孔子的智慧”这一教学目标,以“论水”为重点,纵贯“赏景”“言志”,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再细微精读,逐渐走近孔子、敬仰孔子。同时,潘老师在教学中更为关注“话语形式”。在教学的很多环节,都可以看到,他在点拨学生去思考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在潘老师的课堂,我鲜明地看到了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写了什么”,更要让他们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什么”学生容易看得到,“怎么写”是需要引导他们着重探究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焦点。潘老师的教学追求的是“文道统一”“言意兼得”,彰显着语文学科的教学特质。
在“怎么教”中,我看到了“语文”。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任何一门艺术,一旦放弃它所特有的迷人方法,转而借用别的艺术的方法,其结果必然降低自己的价值。”老子也说:“万物莫与朴素争美。”作为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重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返于素朴,归于自然,留住语文的根。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真真切切。语文的方法有哪些呢?潘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很好的解读:听、说、读、写、背。潘老师让学生听写词语,鼓励学生认真倾听;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话,引导他们互相补充观点,对问题展开议论;让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默读、轻声读、感情朗读,边读边思,读出理解,读出情意;让学生圈画批注,在关键词句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一字不差,字正腔圆……潘老师始终将关注点落实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使学生涵泳其间,“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发掘文章的蕴蓄”(叶圣陶语)。就这样,学生在潘老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实践,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言,品味、积累、运用,习得了方法,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趣,最终,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发展。
听着潘文彬老师的《孔子游春》,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专注的神情、快乐的表情,分享着他们一个又一个惊喜的发现,情不自禁地赞叹,徜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真好!这样自然天成、智慧迸发的语文课,真好!
(潘文彬,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刘红,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