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文插图绽放最美的姿态

2015-06-16黄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船长语言文字语感

黄娟

笔者翻阅了课本,发现课本中的插图已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其中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门为教材而作,又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的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在教学中,插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敏锐的语感,提高观察、想象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 利用插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书读好,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册都有相应的插图。如第一册的入学教育配了四幅插图,其中的第三幅插图画着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撑中指,笔杆握得轻松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值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模仿图中的同学演一演,练一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而教材中像这样的插图也不是只出现一次,而是贯穿在每一课、每种题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四册教材,只要有要求学生读书写字的地方,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插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时时提醒学生“像插图上的小男孩那样,拿好书,嘴巴张得大大地放声读”“像插图上的小女孩那样,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写字”。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定能养成。

二、 凭借插图,引领学生读文

课文插图是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有的是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有的则体现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还有的能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来说,只看插图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顺。如二年级《蚕姑娘》一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如果能借助插图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利用插图来猜读,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画面,让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时候的蚕姑娘。再让学生借助画面、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了插图这个凭借,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蚕姑娘一生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课文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了,把原本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话语,达到阅读教学的初读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不但降低了初读课文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三、 巧借插图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1. 图文结合,认识事物,习得语感。语感的生成,是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积淀下来的语文感受力,在语言环境中得以物化,从而产生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很难准确把握。而课文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等方面,能提供学生头脑中原本没有的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表象,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例如,我利用《珍珠鸟》一文的插图,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膀上入睡了,看后让人感到人与物竟也能如此和睦相处?那是什么创造出这种美好的境界呢?直奔课文主旨: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再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一词,插图生动,色彩艳丽,把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尽情地描绘出来。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一开始说得有些凌乱,看到哪儿说哪儿。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有顺序地说说,利用插图,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条理比较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插图,他们也能有条理地观察描述。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插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图文对照,反复诵读,积淀语感。课文插图体现了课文内容,而且体现了语言文字没有表达或无法表达的语言情境。教师一旦挖掘了插图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有层次地反复诵读课文,就能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感。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船长》一课时的片段:

师:(出示插图)看图想想,课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一定很着急,但是他作为船长一定要镇定。

师: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船长的镇定。(生读)

师:再看图,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形象?

生:非常高大的形象。

师:是的,结合插图,观察船长的神态动作,我们再读出这位船长高大的形象。(生充满敬佩之情再读)

师:读得好。再看图,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段话。(生试背)

我们常说“以读为主”,然而,怎样才能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读出效果呢?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中,已经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像这样,不是靠繁琐的讲解和说教,也不是抽象的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是借助插图创设的语言情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使他们不仅对文本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而且自然积淀了语感素养。

3. 观察插图,想象表达,提升语感。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优化语感。文中的插图不仅是学好课文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当上“百兽之王”的狐狸神气极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子才是“神气极了”,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上的狐狸,挺着胸脯,神情得意,大摇大摆的样子就是“神气极了”。利用课文插图,轻易地就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了。阅读抽象精炼的语言文字,通过丰满鲜活的课文插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相关情境,这样,学生获得的语言感受也就变得丰富深切、细腻敏锐了。

插图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将挑战性的开放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相结合,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好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内涵,让插图走近学生,走进我们的课堂,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添一抹亮色。

(作者单位: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猜你喜欢

船长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出发吧,船长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