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政治考量
2015-06-16王广元王友文
王广元+王友文
摘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需要沿线各国政府和民间耐心沟通、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形成各参与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哈两国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对于引导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从旅游政治学视野考察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动力、作用、路径等诸要素,以期探索一套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软着陆的形式,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刚性经济合作的创新方略。
关键词:中哈国际旅游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政治考量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倡导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阻力同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简称哈国)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哈两国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加强合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笔者试从旅游政治学视野考察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的动力、作用、路径等诸要素,以期探索一套用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合作软着陆的形式,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刚性经济合作的全新方略。
一、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动力分析
(一)源于中国和亚欧国家互利共赢的经济动力
1.源于中国提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核心动力。世界上任何国家参不参加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发展共同体,其主要动力来源于能否对本国带来利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数据,中国2010年GDP总值为5.93万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见表1)。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市场、第一大贸易国、第一旅游大国。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合作,历来均不附加任何干涉其内政和限制第三国利益的政治条件。任何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友好合作,都能得到中国的帮助和扶持,就有了发展本国经济的坚强后盾。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沿线多数国家出于借助中国经济实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利益的政治考量,对参加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共同体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动力。
2.源于中国与亚欧国家经贸合作巨大成就的市场动力。中国目前已经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5.8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凡是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成绩显著的国家,都依托中国发展成就和世界第一大市场,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多数都受惠于同中国的经贸合作,都期盼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中国加强更大规模、更广领域的经贸合作。
(二)源于中国与周边国家“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和平外交的政治动力
1.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信任。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政治不分意识形态,一律平等,并积极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目前中国已经与全世界59个国家(地区)建立了伙伴关系,在亚欧大陆建立起了最密集的战略伙伴关系网,获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交主动权。
2.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友好合作掀起热潮。以中哈两国各层级组织机构的友好合作机制的建设为例。中哈两国共有13对省州和市县建立了友好关系,包括:新疆乌鲁木齐市与哈国阿拉木图市(1993)、河南省周口市与哈国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1994)、甘肃省白银市与哈国奇姆肯特市(1994)、天津市与哈国阿拉木图市(2002)、甘肃省与哈国库斯塔奈州(2004)、北京市与哈国阿斯塔纳市(2006)、新疆塔城市与哈国乌斯卡缅市(2006)、陕西省与哈国江布尔州(2008)、海南省与哈国克孜勒奥尔达州(2009)、新疆克拉玛依市与哈国阿克纠宾市(2011)、新疆克拉玛依市与哈国阿克套市(2013)、新疆吉木乃县与哈国斋桑县(2013)、宁夏自治区与哈国东哈萨克斯坦州(2014)。中哈两国民间、地方团体往来日益频繁,民众间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
(三)源于中国与亚欧国家文化旅游国际合作战略的人文动力
1.实施中华文化国际合作战略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自 2004年至2013年,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2013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注册学员总数共计85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4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广泛的人文基础。
2.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成功,将中国和中亚五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圈和积极参加国。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大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性倡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表示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乌兹别克斯坦欢迎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土库曼斯坦愿与中国共铸“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辉煌。
3.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和中亚国家都将丝绸之路旅游作为主打传统特色旅游线路和品牌旅游产品。中国将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列入《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丝绸之路旅游区整体规划(2009—2020年)》。哈国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的建设发展,并制定丝绸之路旅游2005—2020年规划。由中哈主导的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器和重要动力源。
4.建立了互派工作人员和留学生机制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培养了后备支持力量。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深入开展,中国与世界各友好国家互派工作人员和留学生规模和类型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哈两国每年到对方工作、学习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2008年至2012年哈国在华留学生总人数达到37889人,成为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国家。在哈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从2011年1500多人增加到2012年的1800多人。世界各友好国家来华工作人员和留学生,通过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近距离感知和深入了解,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二、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阻力分析
(一)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对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阻力
美国于2011年通过“新丝绸之路计划”加强了对中西亚地区的控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新丝绸之路”是一个把阿富汗作为核心、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国际经济与交通网络。美国希望通过实施此计划,整合南亚和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板块,强化自身在此区域的影响力,弱化中俄的影响。“新丝绸之路计划”最终目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构筑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对这一地区(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力,尤其是限制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1]
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了较大的阻力。一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提出早于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3年;二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将中国排除在外,并以遏制中国为最终目的,“实现对中国的陆上包抄,挤占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将中亚的物流引向南方,削弱中国在欧亚大陆的优势。”[2];三是美国已主持召开了3次“新丝绸之路”计划实施会议,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参加,多数国家形成共识;四是在美国主导下,“新丝绸之路”计划成员国之间已经签署有关能源、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协议近10份;五是为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已经提出包括公路、铁路、电网以及油气管线等30-40个与计划成员国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或陆续开工建设。美国推动的南北交通、能源线路,将会给中国提倡的东西走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不可小视的阻碍。
(二)俄罗斯构建欧亚经济联盟对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阻力
俄罗斯将独联体地区定为俄罗斯外交的第一优先方向,在经济领域发展俄白哈欧亚经济联盟,在军事领域组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罗斯将中亚国家看作自己的重要战略盟友和独联体一体化的核心成员,并希望将中亚营造成“安全隔离带”。[3]227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日益频繁和深入的经贸、能源、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中国在中亚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始终心存抵触。当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得到中亚各国的普遍欢迎后,“俄罗斯还担心一点:对它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4]担心是否会影响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俄罗斯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所持的态度,势必影响到中亚各国的参与意愿。中吉乌铁路计划被俄哈吉塔铁路计划所取代的具体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负面影响的存在。中吉乌铁路项目协商洽谈了10余年,中乌两国都已同意,吉尔吉斯斯坦始终未决,最终于2013年拒绝了这一项目。“中国的铁轨与俄罗斯的规格不同。有专家称这是中亚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迹象。中国掌控经济和金融施压杠杆,不仅打算将美国的势力逐出中亚,还可能给俄罗斯在中亚的一体化项目造成严重挑战。”[5]吉尔吉斯斯坦最终选择参与俄哈吉塔铁路计划。这在表面上看是延续前苏联铁路系统,实际上是俄罗斯在此地区展示强大掌控权和影响力。因此,尽管俄罗斯与中国的联合声明称“支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但俄罗斯构建欧亚经济联盟对中国主导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力。
(三)美国、日本散布“中国威胁论”对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阻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在世界舆论造势,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极尽歪曲污蔑。日本紧随美国,蓄意制造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论调,鼓吹中国恃强凌弱、抢占领土,试图以此扩充军备,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实现其复活军国主义的强军目标。美日同盟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已对美日在亚洲的盟国及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府和民众不免对中国有所防备、有所警惕,甚至有所抵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提出的自东向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
三、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作用
(一)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推动力
中哈草原丝绸之路旅游经济长足发展有力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旅游业是最能聚集人气,最容易进行广泛交流、介入和享有的跨境消费性行业,最能融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建设中的先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中哈国际旅游“先行发展倒逼相关产业的发展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完善”[6],使中哈国际旅游业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探路者和桥梁纽带。中哈两国政府旅游部门1998年5月签署了《旅游合作协定》,之后两国间签署的历次《联合公报》、《联合宣言》、《合作协议》均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合作开发领域,两国的国际旅游合作不断加强,取得良好效果。哈萨克斯坦出境赴中国旅游的人数稳中有升,从2005年到2011年增长了2.7倍(见表5)。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第18位的客源国,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出境赴哈萨克斯坦旅游的人数从2005年的9.7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15.85万人,增长了1.6倍。中哈两国大量出入境游客,是两国友谊的桥梁,文化的使者,推进了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信任,带动了旅游地区的经济。国际旅游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中哈两国要尽早开通两国公民跨境旅游绿色通道,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支柱产业。唯有中哈两国先试先行“国际旅游搭桥,经济带唱戏”方略,才能对中亚其他国家起到榜样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中哈两国与更多国家、更大规模的国际旅游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拉动作用。
(二)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推动力
首先,从地缘政治学上来看,中哈两国领土接壤、山水相连,历史文化相通,民族民俗相近,交通便利,优势互补,使得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哈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在中亚地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的最重要的国家关系。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再平衡。国际旅游是拉近两国距离、增强两国互信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中哈联合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文化国际旅游事业,可以为中国建立坚定的朋友圈、盟友圈,“会渐渐消除人们产生出游动机与期望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扩大旅游消费市场需求。” [7]中哈两国政府都从战略、法律、财政上重视旅游业发展,并不断推动双边旅游合作。中国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丝绸之路旅游区整体规划(2009—2020年)》等战略规划,出台了《中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规范性文件,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3年4月世界旅游组织发表声明称,中国2012年已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中国出境游人数和出境游消费均跃居世界第一。哈国先后制定实施了《哈萨克斯坦2007年—2011年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年前哈萨克斯坦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了对旅游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旅游业投资已达到98亿美元,其中财政拨款为44亿美元。[8]
其次,从旅游政治学上来看,国际旅游是一种与国际关系十分密切的国家间交往行为。“国际旅游作为一种异文化交往行为,在主客之间架起了沟通之桥,这对消解国家间的误会和隔阂,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与和平愿景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9]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两国共同关心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安全利益诸多领域都有一种促进和融合作用。实际上已经对中哈两国政府共同运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联合开发、建设和经营双方游客观光、购物、娱乐特色旅游服务的上合国际风情园建设项目——中哈哈萨克传统文化旅游区,围绕建设旅游特区,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中亚理念最先进、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多元旅游精品区,拉动两国贸易往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加强中哈国际旅游全面合作,实现中国新疆伊犁州和哈国阿拉木图州联合创建国际旅游经济特区目标,逐渐向中哈自由贸易区转换升级,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从比较政治学来看,中哈国际旅游政治体系会受到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会不断为了获得旅游利益,而向两国政府施加旅游政策方面的正能量影响。随着中哈两国国际旅游合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对一、二、三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和两国的长远规划等方面都会起到愈来愈大的促进作用。中哈两国政府及其旅游部门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需要和支持、制定和实施更加积极的旅游政策。随后,旅游政策会输出给政策的对象,政策的对象根据旅游政策的数量、内容和强度对其进行反应,并选择对自身旅游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加以支持,使下一轮的旅游政治体系更有利于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三)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文推动力
人的交往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物质交往包括经济贸易、对外投资等交往。精神交往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宗教等交往。精神交往对增进不同国家人民心灵和感情的沟通非常必要。中哈两国虽然高层互访频繁,但两国人民之间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哈萨克斯坦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认为中国的强大对哈萨克斯坦是个威胁。正是由于中哈两国民间民众缺乏交流、沟通、理解、信任,在中哈国际旅游上就表现为两国不把对方国家列为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游客赴哈国签证不但需要邀请函还必须本人到使馆面签;2014年7月10日哈萨克斯坦宣布对10个欧亚国家的公民取消签证制度一年,而对于友好邻国——中国,却执行严格签证限制。表7显示哈国游客经旅行社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平均3.6万人/年,而中国游客经旅行社赴哈萨克斯坦旅游的人数平均0.26万人/年。此数据说明中哈国际旅游发展规模太小、速度太慢、民间交流太少。中国游客赴哈国人数只是哈国来华游客的十分之一,签证难办理是重要原因,当然哈国旅游业“收费高、服务和基础设施质量差、哈萨克斯坦公关公司在国外的宣传力度小”[10]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人文交往是中哈关系稳固发展的基石,是中哈关系的生命力。国际旅游是扩大两国人文交流的最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大力开展中哈国际旅游合作,使两国人民通过旅游亲身了解和感受对方国家和社会,消除两国人民担忧和疑虑,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增强两国人民交往和人文合作与交流的信心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中哈两国已建立的13对友好城市的积极作用,将旅游合作纳入双方地方合作机制和平台,从政策上对赴友好城市的游客给予鼓励支持和优惠待遇,不断扩大两国民间友好交流。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提升中哈民间旅游赋予殷切期望,他说:“我认为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方面,现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有众多民族,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就能够促成民族间的了解。……文化交流在两国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哈国际旅游合作都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要人文推动力。
结 论
1. 中哈国际旅游合作是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力。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能够发挥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人文动力的重要作用。
2. 中哈国际旅游合作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互动双赢的关系。中哈国际旅游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推进,实现政策、民心、道路、货币、货物相通,也将为两国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合作创造良好条件,极大促进中哈两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积极投身国际旅游合作的积极性,为把中哈两国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3. 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的是政治和经济两种作用。一方面通过互办旅游年大型旅游活动,增进中哈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政治互信、亲和友善;另一方面通过国际旅游合作使两国国民经济互利共赢、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为中亚其他国家提供示范借鉴。
4. 中哈国际旅游合作是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文化软实力。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阻力同在,中哈国际旅游合作是迎接挑战,克服阻力的文化软实力的最佳选择之一。探索一套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软着陆的形式,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刚性经济合作成果的创新方略。既能赢得中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响应,又能规避敌对势力对中国高调强化面向中亚国家能源、资源战略的攻击。
5.中哈国际旅游合作能够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中哈国际旅游合作在两国民间形成的人文情怀和国民基础,是国家和政府层面其他政治经济活动所不能实现的。有了中哈两国人民之间亲密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再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与中亚各国家人民间的深厚友谊,就有了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经验可循。
参考文献:
[1]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07).
[2]杨雷.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目标及其国际影响[J].新疆社会科
学,2012(05).
[3]郑宇.新普京时代(2000-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4]杨恕.中国西部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新丝绸之路[J].学术前沿,2013(12上).
[5]吉拒绝参与中吉乌铁路项目[N].参考消息,2013-12-21(8).
[6]新疆旅游先行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4-04-23(11).
[7]唐志明.旅游政治的政治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6(7).
[8]中国驻哈萨克斯坦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EB/OL].http://kz.mofcom. gov.cn/
article/ztdy/201306/20130600171925.shtml.
[9]唐志明.国外旅游政治学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6(2).
[10]哈国旅游业问题多[N].新疆经济报,2013-11-29(T11).
[11]哈萨克斯坦总统在新华网与中国网民在线交流.新华网[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world/2014-05/20/c_126525299_2.htm?prolongation=1
作者简介:王广元(1983-),男,河南郾城人,新疆工程学院社科部思品教研室主任,讲师,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社会发展、国际政治研究。
王友文(1948-),男,陕西蓝田人,伊犁师范学院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伊犁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中亚研究、伊犁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带动下的中哈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批准号:12BJY12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政府治疆方略对当代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民生科学实践的哲学借鉴”(批准号:14YJC72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