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驱动视角下的产业转移与湖北省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2015-06-16常静栾晓梅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发展路径湖北省

常静 栾晓梅

[摘 要] 文化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转移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文化产业所固有渗透性、融合性、跨界性特点能够从各方面带动传统产业横向扩展与升级转型。目前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依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这种发展模式还不足以支撑实现湖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通过钻石模型与因子分析考量发现:湖北省本身具备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与优势,但产业转移目标层次偏低、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嫁接融合不足。因此,湖北应树立“文化驱动观”,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在实现文化产业向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打造等环节渗透、融合的同时,最终实现湖北文化产业升级转型。

[关键词] 湖北省;文化驱动;产业转移;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dustrial transfer driven by cultural innovation is environmental friendly, resource saving and sustainable.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erms of permeability, integration and trans-boundary can drive the horizontal expans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At present, the focus of the industry transfer in Hubei province is still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ector; however, this development pattern could not support the go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 With a diamond model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Hubei Province has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but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target level is low 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s not enough. Therefore, Hubei should establish a culture driven concept and use their own advantages reasonably to realize the cultur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while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brand building.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driving force of culture, industry transfer, development path

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世界传统制造业持续低迷,而文化产业由于其特殊属性,发展势头却更加强劲。文化产业发展效应有着较强的外部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产业融合与空间整合,是经济转型的新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承接以文化创新驱动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转入,实现产业转型与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湖北省经济发展中非常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驱动视角下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与演进逻辑

产业转移是生产力空间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智力投资的占有和配置,是一种以知识信息为资源要素进行开发生产的高级经济形态,人类社会开发新的生产要素资源代替短缺资源的能力以及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增强,知识形态生产力由此步入物化阶段。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正确把握产业转移内涵,并找到文化驱动下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是实现区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文化创新驱动下产业转移的内涵与特征

对产业转移的理解,容易受到路径依赖、惯性思维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引导,往往习惯于单纯从工业经济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产业转移就是要全面实现工业化。然而,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社会、资源等问题也逐步显得尖锐,出现了许多新矛盾,若仅仅简单承接产业转移、照搬西方国家发展老路,将被持续定位在产业链末端。所以,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仅仅局限于工业经济内部,还应该从文化、知识等角度进行多维度的把握,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使文化经济成为助推新型工业化的新动力;将文化因素注入传统工业,既能丰富传统工业产品内涵,延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又能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忠诚度。

(二)文化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

1.文化科技融合:从“功能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

文化产业(经济)从质态上来说是直接体现创新型经济特质的产业门类,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中对知识、技术、文化集成度最高的产业形态,对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空间功能转换、空间布局调整、产业区价值链升级和经济发展创新都有积极的贡献,是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创新驱动力。①文化与科技共生成长,都是产业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劲的内在动力。文化的注入,能给科技带来更人性化、更实用、更有亲和力的创意产品,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也能使文化思想有了实质的依托和呈现的平台。文化与科技融合正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途径,即从“技术经济”、“功能经济”走向“文化经济”。endprint

2.文化产业集聚:催生了多样性的区域空间形态

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着较强的区域产业引导功能。文化产业不可能孤立发展,需要依托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联动规模经济效应。文化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具有无形性、不可预计性,但一旦二者有机结合,便能几何倍地爆发出发展动力和经济效益,从而让一定区域范围内传统产业重新聚集和分布,区域空间由于有了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发生结构变化。

3.文化产业融合:创造了多元产业经济形态

当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变得更加丰富,创意、创新、知识和人才成为了经济发展新型驱动力,文化产业集合了这些新兴要素,并拥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内涵,能够与其他行业产生融合与碰撞,从而创造出弹性生产、个性定制、创意产品、创意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在服务行业中,文化因素对服务的渗透和融合将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丰富和提升消费者体验,从而增加服务产品加价值。

二、承接产业转移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相关及支持产业四大基本要素和机会与政府两大辅助要素出发,较全面地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优势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本文将从钻石模型的上述几个方面分析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要素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人的思维创造和知识,科技、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石,传统生产要素需在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催化作用下能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湖北历来不缺人才,“惟楚有才”早有历史。湖北省现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从事技术活动的人员近20万人,居全国前5位,全省现有高校85所,在校大学生数目就达到了118万人,居全国首位。②然而,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了离开湖北省工作,形成了人才培养于此却不能常驻于此的局面。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成为了问题的关键。高效的产业转移、融合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强化了知识、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产业高级生产要素薄弱的发展瓶颈。另外,文化与生产、制造、营销等环节的融合,使文化渗透到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新兴的文化业态,为相关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二)需求条件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需求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水平高低的差异。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是建立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之上的,是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产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所以,文化产品需求无疑是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上层。产业转移会给湖北省带来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将表现在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上,即从满足基本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到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而文化产业正是基于人的意识形态而产生和发展的,产业转移带来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理由。

(三)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原本驻扎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转入。这些转入企业与湖北本地企业相比,大多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和更为合理的内部结构与发展战略。这些企业的转入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给湖北省本地同类企业带来竞争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可吸收和借鉴的经验和优质资源,这正是促进本土企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在思变的过程中,以文化这一新视角为创新突破口,将文化因素注入传统产业以增强其竞争力将是许多企业变革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四)相关及支持产业

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需要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美国、日本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也促使其成为了全球顶尖文化强国。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同样需要依托较为成熟的相关产业。结合湖北省的产业发展特点来看,光电子信息、通信、软件、物流、制造、教育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并与文化产业价值相近,可以为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提供载体、平台、原料、资本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目前来看,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虽然主要承接的是第二产业的转入,但也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首先,传统产业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推力,给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外围支撑,如印刷、文化产品制造等。其次,文化产品的核心是人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这些无形的内容需要通过实物形式得以实现,离开了这些实物产品,文化产品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展示和传播,其文化内涵无以依托。第二、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给文化产业提供了生产要素的源泉,文化理念和文化创意可以通过“嫁接”传统产业来更好地实现,即通过最终工业产品的生产、设计、包装、配送等环节来展现特定的文化内涵。

(五)机会与政府引导

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湖北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资源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之能成为承接转移的前沿阵地,为全省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特别是近期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形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进省外资金将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③

综上所述,湖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是传统产业的发展机遇,更是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面临更为广阔的空间,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来源的数量检验endprint

(一)指标选取

为了更全面地考察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本文将使用目前普遍采用、相对成熟的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年度文化出版收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城市人口比重、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支出、软件业务收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9个方面(依次对应VAR1至VAR9),这9个方面涵盖了政府收入因素、文化产业效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本状况、投资环境、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等方面,而这些正是考察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好坏的主要决定因素。

(二)评价方法

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考评和原因探究。因子分析是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本文考察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运算,由高版本软件自动进行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以消除计量单位差异。

运用SPSS19.0进行计算,首先根据KMO指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0.773的指标值说明是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的。

根据计算结果,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5%,特征根如表1所示,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载荷矩阵

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载荷矩阵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公因子F1涵盖着出版收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支出、软件业务收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7个方面;公因子F2涵盖了财政占GDP比重、城市人口比重2个方面。

进一步考察来看,将湖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进行横向比较,由回归法估计出因子F1、F2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F,即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因子得分。

(三)模型结论

结果表明,影响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与第三产业发展,二是政府财政收入与城市扩张。就湖北而言,第二产业目前仍然是支撑其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收入,工业的增加和聚集也直接带来了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这表明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既依托于第三产业总体发展的直接推动,也有赖于第二产业繁荣带来的间接影响。此外,从湖北省两大因素的全国排名来看,F1排名位居第6,说明通过投资与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是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影响力较大;而F2从全国排名来看较靠后,居于第26位,可以看出目前湖北省工业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两者关联度不高,同时也表明跨业合作,发挥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集成的上升空间巨大。从长远趋势看,随着全球以发达国家为先导,逐渐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文化与工业、商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越界、渗透、提升、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湖北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业融合,需要更为丰富的集成创新,特别是突出文化创意成果与一、二、三产业成果在技术、包装、品质、风格、广告、象征意义等方面的融合。因此,大力发展产业联动,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创意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和新兴业态,从注重产品技术更新的“硬创新”,走向关注情趣和审美的“软创新”,从而走向更高水平的综合型“巧创新”是未来湖北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与启示

(一)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诉求,转换发展方式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与日益提高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充分说明了人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精神需求的追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十八大更是将文化产业上升到新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概念,标志着文化产业进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湖北省应抓住历史机遇,不掉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基于政策主导与比较优势的转换,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所谓比较优势的转换是指湖北省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基于文化企业自身的单打独斗,其比较优势也只限于企业内部范围的考量。然而,从外部视角来看,文化产业升级和规模化需要的是更多资金、人才、场地的投入,湖北省本身具备这些要素条件,比较优势的考量范围应从企业内部向整个产业延伸,从而进行文化产业整体规划和布局,以取得规模经济效应。

(二)融合创新,实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式”发展

文化创新能加速传统第一、第二产业“三产化”和第三产业内部合理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现代文化产业,主要依托价值扩散的关联效应,不断打破传统产业界限,“跨界”重组,构造多行业整合发展的产业链,由此可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推进建设以文化产业为代表、以服务业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创新型产业体系。

另外,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着眼于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朝阳产业,并通过文化创新和文化植入改善传统的生产要素路径依赖,充分发挥文化要素的溢出效应,扩大产品附加值。同时,还需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化。对比中西部其他省份,湖北省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因此,湖北省应重点承接文化“含金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在武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同时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实现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同步。

(三)抓住市场优势,淡化成本优势

首先,应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发展的全局观。从宏观来看,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一国内部,也体现着产业布局的客观要求。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加速的今天,谁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节奏和机遇、顺势而为,谁就不会被淘汰。其次,努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内涵。产业转移的两大动因在于成本和市场,基于成本的产业转移并非良性发展格局,而处于市场因素的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主流。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开阔转移范围,不能仅限于基于低成本优势且在经济利益上较显著的制造业,同时也要关注和重视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具备隐性效益的第三产业转移。湖北拥有较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更是给湖北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环境和新机遇。湖北不仅拥有竞争力较强的成本优势,能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而且更有中部地区的广大市场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正是发掘市场优势、淡化成本优势思路的突破口所在。

(四)政策引导:从“学生多、人才少”走向“筑巢引凤”

在文化产发展方面,湖北省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区位优势、人才聚集、文化沉淀都使得湖北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较高的起点和基础。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和思想内涵,这一要素正来自于人的脑力劳动,因而人力资源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湖北省本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聚集优势,武汉地区高校云集,科教资源极为丰富,2013年,在校大学生数目就达到了118万,这一规模居全球第一,但最终意愿留在湖北就业的毕业生不足人数的50%。留住人才是推动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人才聚集,为专业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鼓励措施,给予从业人员优厚的福利待遇和宽松的创业环境。另外,也要借产业转移之势,开阔眼界和发展思路,大力引进东南沿海地区甚至海外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傅才武,邹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湖北支柱产业的政策与路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8):26-33

[2]姜涛,章丽姗.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初探[J].党政干部论坛,2013(4):37-39

[3]刘玉堂,袁北星.推动湖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4-30

[4]黄永林.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M].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6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顾江.文化产业研究——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韩骏伟,姜东旭.区域文化产业[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8]左慧.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发展路径湖北省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