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统战探析

2015-06-16赵攀

党史文苑 2015年8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高校

赵攀

[摘 要] 高校文化统战,是以高校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依托高校党政部门和统战部门,寻求对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同高校党外文化界人士的最广泛团结,从而增强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活力。高校汇聚各界名流为文化统战创新提供了素材,高校基本社会职能为文化统战宣传提供了平台。通过发挥高校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教育力,不断强化高校文化统战文化力,将有助于提升高校文化统战的实效。

[关键词] 高校 文化统战 提升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言和北方学生运动的影响下,1935年12月27日,马相伯、沈钧儒、陶行知等名流呼吁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号召“全国文化界联合组成救亡的统一阵线,领导民族解放运动”[1]P66。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统战工作逐步发展起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后来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统战并非消亡,相反,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统战工作在各大领域迅速发展。

一、文化统战的概念

(一)文化统战的含义。何为文化统战?这是开展文化统战工作首先要解答的问题。当前,学者们对文化统战含义的表述不尽相同。林卓才认为,文化统战是“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为共同的思想基础,以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整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为目标,通过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文化政策,发展文化事业,寻求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文化界人士的最广泛团结、中华优秀文化的和合乃至全中国的牢固团结”[2]的统战手段。熊必军认为,文化统战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理念结构体系,利用文化的功能或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理念,促使一定的社会力量形成有机的整体联盟,来促进共同利益目标实现的一种统战手段”[3]。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文化统战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二是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4]。

(二)文化统战概念的廓清。界定文化统战的概念,需要廓清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的关系。有关学者指出,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5]。文化统战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是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统战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属于统战学范畴的概念。而统战文化是指统一战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统战体系和统战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是一种价值理念和社会意识,属于文化学范畴的概念。换言之,“文化统战是党的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和创新路径,统战文化是党的统一战线的思想体系”[6]。当然,文化统战与统战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支撑。首先,统战文化为文化统战提供了重要资源。统一战线创建以来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共识、所创建的理论和思想等,既是文化统战的外部环境,更是文化统战的理论支撑、有效手段、重要载体和动力源泉。其次,文化统战也为统战文化提供了不断丰富的实践内容[7]P50。

(三)高校文化统战的含义。高校汇集了大批党外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数量多、层次高、联系广、影响大等特点,同时高校还是民主党派和党外干部的人才“源头”。因此,高校统战工作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又由于知识分子是国家科技文化知识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统战工作中重中之重便是文化统战。

何谓高校文化统战?个人以为,就是以高校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依托高校党政部门和统战部门,寻求对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同高校党外文化界人士的最广泛团结、增强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活力的统战艺术。

二、高校文化统战的优势

高校文化统战是一个能触及知识分子思想深处的工作手段。因此,文化统战是“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8]。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思想往往比较深邃,思想接受是他们认同任何事物的前提,理解是他们求同存异的基础,而文化统战是最易于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统战方式。高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存在着诸多优势。

(一)高校汇聚各界名流为高校文化统战创新提供了素材。中国高等教育汇聚了一代又一代享有盛誉的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风尚,赢得了社会尊重。他们的气节、操守、品德、才学等都是时代的楷模。他们捕捉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解析社会弊病和各种恶习、开列救世良方和小心求证的意识与能力很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对社会产生其影响时,也为高校文化统战创新提供了素材。

(二)高校基本社会职能为高校文化统战宣传提供了平台。高校具有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且都具有文化传播的特点,这为高校文化统战宣传提供了平台。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因为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极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工作,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功能,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在文化功能的实现过程中,高校文化统战也同时会大放异彩。

三、高校文化统战的不足

高校文化统战具有诸多优势,但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工作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校文化统战的开展。高校文化统战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本应加强。然而,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统战对象的思想日益多元化,文化的构成也更加庞杂化,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气力去厘清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病态文化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发挥文化的集体塑造和思想认同的功能[9]。令人遗憾的是,当前高校统战部门的工作人员有限,专门致力于统战文化研究的更少,这就以理论上制约了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工作保障不力影响了高校文化统战的效果。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党外人士众多,要想万众一心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充分做好组织工作。然而,由于高校知识分子肩负着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社会责任,工作十分繁忙,很难定期抽空参加统战部门组织的活动。同时,由于部分统战对象十分看重个人自由,不愿意受到组织约束,对于一些他们认为不大重要的活动往往选择缺席。对于统战部门工作人员来讲,统战对象究竟因何原因缺席组织活动,他们是难以界定的。因此,高校文化统战的组织工作难度较大。而且,统战工作往往被摆在统战对象本职工作之外,具有一定的奉献性质,既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手段,也没有强有力的奖励措施。因此,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导致了部分统战对象团结意识不强,进而削弱了文化统战力的效力。

四、高校文化统战的提升路径

当前,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强,党外人士越来越多。只有立足特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

(一)发挥高校文化统战的创造力,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政协委员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要发挥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的文化创造力和科技创新力,使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10]。开拓新兴文化产业,丰富社会文化市场,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4]。可见,提升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质量,将充分体现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并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二)发挥高校文化统战的教育力,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因此高校文化统战的教育力影响巨大。如何才能发挥这种教育力呢?即要在维护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把日益多元化的思想进行对比和剖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思想文化新的整合,在既力争统一思想、又尊重文化差异的理念下,巩固优秀文化的生存根基。使人们认识到,不管何种民族文化,只要是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健康的,即使与主流文化有差异,也要有区别地给予必要尊重和肯定,这样才能通过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各阶层成员的活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文化环境[11]。使那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企图歪曲早已深入人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妄图弱化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进而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混乱的阴谋现形并彻底破产。因而,需将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充分展现文化统战的强大功能。

(三)强化高校文化统战文化力,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分,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力,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力,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锤炼和融汇起来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属,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眷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4]。

总之,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首先要植根于统战文化沃土,坚持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在工作理念上以文化为视角,在工作方法上以文化为牵引,在工作路径上以文化为平台,把与党同心、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浸润于高校统战成员的内心深处,形成最真挚、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12]。同时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力,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提升高校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天度.救国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林卓才.新时期文化统战简论[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2).

[3]熊必军.关于文化统战的几点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4]庄汉文.文化统战与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J].教书育人,2012(6).

[5]张立新,张德明.“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辨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赵宪军.新形势下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7]文化统战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8]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7(4).

[9]陈静宇.新时期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10]顾榕昌.浅谈文化统战的途径与方法[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11]王战初.浅谈文化统战思维方式的创新[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12]杨娅辉.挖掘统战文化资源 推进文化统战工作[J].中国统一战线,2013(6).

责任编辑 彭月才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高校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