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0年代前期中共中央对国防工业的筹划与实践

2015-06-16葛清伟

党史文苑 2015年8期
关键词:两弹国防工业中央军委

葛清伟

[摘 要] 19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确立了“突破尖端,加强常规”的国防工业发展方针和目标,组建专门领导机构,精心筹划,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实现了国防尖端和常规武器的全面突破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国防威慑力和反侵略战争能力。

[关键词] 1960年代前期 党中央 国防工业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扩张与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突破尖端,加强常规”,对国防工业建设进行战略筹划与实践,尽快掌握国防尖端科技,拥有有效的自卫核威慑力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原子弹、导弹相继研制成功,常规武器装备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完善了国防工业体系,有力增强了国防战略威慑力,为全面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确立国防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随着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到60年代初期,苏联对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援助就全面中断了。面对苏联的背信弃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毅然提出要“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决意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早在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就强调指出:“我们在发展核武器的同时,不能因此否定常规武器,从现实看,我们将来的反侵略战争,将有大量民兵参加,所以洋的土的要结合,常规武器加特种武器。”[1]P13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发展尖端武器与发展常规武器的关系,为中央军委正确制定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毁约,拒绝向中国提供核武器的技术援助后,7月,党中央随即断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10月,中央军委在向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技术为主,目前主要是导弹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核弹头问题[2]P44。

面对苏联单方面毁约停援,根据党中央决策,1960年初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现代化的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总目标,提出“以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并大力抓携带导弹的新式飞机、舰艇以及无线电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制造”,同时提出“少产、少购、多建、多试”等原则,确定“突破尖端,加强常规”的武器装备发展方针,调整国防科研生产领导管理体制,加大核武器、导弹武器等尖端武器的研发力度,实现常规武器发展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逐步推进主战装备国产化。会议要求军队装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依此突出重点、合理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两弹”研制的需要,以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国防尖端技术。

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国防工业特别是国防尖端武器试制的目标,即:三年突破尖端,按照苏联已经供给的资料,仿制各种导弹,争取自己设计并试制几种导弹,以及制造各种无线电设备,基本解决各种新材料;五年大体上形成体系;八年内基本上达到独立完整。为了落实这一目标,1960年1月,一机部拟订了“1960—1962年国防工业三年发展计划”,提出三年突破尖端的安排和原则:一是集中力量,以“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注意发展电子科学的方针,重点突破导弹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建设工作,以此为重点带动国防工业的全面建设。二是加强新式飞机、新式舰艇的制造能力,特别是运载导弹的飞机和舰艇的制造能力,使飞机、舰艇与导弹相适应。三是加强在核子战争中地面部队的装备能力。7月,二机部制定了在新形势下原子能事业八年规划纲要,提出“三年突破,五年掌握,八年适当储备”的奋斗目标,即:争取在五年内(1960—1964年)自力更生研制成功原子弹并进行爆炸试验,在八年内有一定数量的储备[3]P36。

二、组建国防工业建设专门领导机构

为了有效贯彻关于建立独立完整的现代国防工业体系的总目标和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的方针,加速实现国防工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提高国防工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任务需求和专业区分,成立了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的专门领导机构。

1960年,中央军委常委会议曾两次讨论国防工业的领导体制问题,认为应该有一个统一管理各个国防工业部门的工作机构。1961年8月,周恩来在北戴河听取国防工委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提出了在国务院设立国防工业“口”的问题,并同罗瑞卿副总理等人商量了这个“口”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11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罗瑞卿提出的成立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国防工办)问题的报告。国防工办在党内向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负责,直接管理二、三机部和国防科委、国防工委所属范围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常规和国防尖端武器装备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干部和技术力量的培养等工作进行通盘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国防工办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于60年代中期成立了一些管理国防工业的相应机构,从70年代初开始,陆续成立了国防工办,这样,就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国防工业的管理系统。

1962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听取了国防工办关于原子能工业生产建设和核武器研制情况的汇报。当讲到“两弹”技术的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全国各方面配合时,刘少奇指出:“导弹和原子弹都需要中央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抓,做组织工作、协作工作,下命令的工作,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而且现在就搞,否则就耽误了。”[4]P562—563据此,罗瑞卿于当月30日在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建议成立党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11月3日,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5]P1551962年12月14日,党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任主任。中央专委成立后,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原子能事业的领导,集中了各有关方面的主要力量,卓有成效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共召开了9次专委会,会议对与原子弹研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比如,为二机部抽调人员,组织落实关键科研项目,安排所需特殊设备、仪器、材料的试制生产以及试验的准备和实施等问题,都及时进行研究,做出决定和部署,并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工作的进展。

在加强对国防科技工业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为了适应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党中央还决定,组建新的国防工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国防工业的组织管理。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方针,加速军事无线电工业的发展,1963年2月8日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同年9月17日,党中央又决定将兵器工业、造船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第五、第六机械工业部,调整后的三机部主管航空工业。为了加速导弹工业的发展,1964年11月23日,经党中央批准,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基础成立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这些专门领导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对国防工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了相关部门的筹划和决策职能;协调和密切了国防工业各部门、国防工业与其他有关工业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大大加强了科研任务的攻关能力;营造了一种政令、军令畅通,全党全国全军为着共同的事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火热氛围,极大提高了国防建设的速度和效益。

三、原子弹、导弹武器研制成功

在发展国防尖端武器装备上,按照“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指导方针,遵照“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原则,“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中央专委卓有成效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解决了研制“两弹”中遇到的100多个重大问题,安排了“两弹”所需的特殊材料、部件和配套产品2万余项的研制生产,大大加快了“两弹”研制的步伐。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论证,于1963年3月,提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6]P389。

西北核武器试验场和研制基地建成后,为全面突破原子弹技术创造了条件,从1963年3月起,集中北京的国防科研人员陆续迁往大西北,进入研制原子弹的总攻阶段。广大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进行了千百次试验。1964年6月6日,经过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完全实现了预期设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北核试验基地首次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第一颗核爆炸装置试验成功后,1965年5月14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飞机空投原子弹空爆试验,使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通过原子弹的研制,培养了科技队伍,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全国协作网,为氢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1965年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6]P390。周恩来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做出全面规划。早在1960年,在钱三强负责下,已开始了对热核材料性能和热核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氢弹研制全面展开。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第4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导弹核武器,是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的战略武器,是国家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963年12月,中央专委决定:“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核航弹投放试验成功后,中央专委立即组织集中力量研制导弹核武器。早在1960年11月至12月,中国仿制成功苏制P-2型导弹;1964年6、7月,中国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了3次飞行试验均获成功;至1966年10月,自行设计的改型中近程导弹,作为核武器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导弹试验成功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尽快实现“两弹”结合,研制成功导弹核武器。1966年3月11日,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听取关于进行两弹结合的试验论证报告,并决定先搞“冷试”(即弹头不装核材料)后搞“热试”。毛泽东在试验关键阶段,鼓励主抓此项工作的聂荣臻说:“这次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失败了也不要紧。”聂荣臻转达了毛泽东的鼓励,广大科研人员深受鼓舞。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两弹”研制成功,是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的重大胜利,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奋力攻关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解放军有了核反击的能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常规武器走向自行研制

依据“突破尖端,加强常规”武器装备发展方针,在大力发展尖端武器的同时,也特别重视加快实现常规武器国产化。为尽快研制出新一代常规武器装备,并逐步使研制、生产走向系列化、标准化,在国防工业科研与生产中,首先加强了科研机构建设。1960年12月,组建了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负责研制军用飞机;第七研究院,负责研制舰艇;第十研究院,负责研制军事电子装备。此外,总部和各军兵种还组建和扩建了一批其他研究院(所),担负本部门、本军兵种常规武器的论证、研制等任务[6]P391。

在陆军武器装备发展上,遵照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主要是“提高火力、突击力、防护力和机动力”的要求,着手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为了提高炮兵的机动火力,早在1958年,中央军委就确定把野战火箭炮列为发展的重点。1963年,由炮兵和三机部组织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代107毫米、130毫米野战火箭炮,在实战中发挥了威力,受到部队的好评[2]P77。为了满足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形条件复杂和不同地区的作战需要,1958年,彭德怀提出中国应重点研究中型和轻型坦克以及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车。1959年,中央军委确定:坦克的发展以中、轻型为主,并相应发展水陆两用坦克。到60年代中期,适合中国水网稻田、江河、湖泊、山区、近海等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作战使用的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和履带装甲输送车相继研制成功,从而提高了坦克机械化部队在南方地区的机动作战能力,标志着装甲兵部队装备向国产化、系列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P78。到1963年,一大批中国自行研制的步枪、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陆军武器装备相继定型并陆续装备部队[6]P391。空军装备的发展,依据“以高速高空歼击航空兵和地空导弹为主,相应地加强轰炸航空兵和其他防空力量”的发展目标,航空工业部门和科研机构采取仿制和自行设计相结合、参照样机改进改型、自行设计等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地从仿制向自行研制过渡,加速军用飞机的国产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60年代中期,先后研制成功了全天候歼-5甲型歼击机、超音速歼侦-6型飞机、超音速歼-6Ⅲ型飞机等及航空配套装备[7]P307-309。作战飞机的不断发展,使人民解放军空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海军装备发展方面,明确规定海军以潜艇、快艇为重点的装备建设方针。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海军舰艇科研机构根据资金条件和科研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形成拳头,突击研制常规动力潜艇和快艇。到1966年,先后完成了中型鱼雷潜艇、小型导弹快艇、大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和大型导弹快艇的仿制,并对某些型号舰艇作了改进。同时,还自行设计完成了巡逻艇、高速护卫艇、反潜护卫艇、导弹快艇等舰艇的制造。此外,中国在重点发展战略导弹的同时,积极发展战术导弹。1964年12月试制成功第一批地空导弹(命名为“红旗1号”),1965年试射成功“红旗2号”地空导弹,1964年试制成功“霹雳1号”和“霹雳2号”空空导弹,1966年底仿制成功“上游1号”舰舰导弹[6]P392。这些导弹武器装备部队后,增强了人民解放军的未来反侵略战争能力和现代化作战能力。同时,在通信及电子技术、防化、工程、后勤等装备方面,人民解放军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提高了武器装备自控、自动化程度及作战性能,提高了人民解放军作战指挥、通信保障、电子对抗的现代化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

60年代前期,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武器装备都得到了较大发展,逐步完成了由仿制为主到自行设计研制为主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亭.毛泽东对中国战略武器发展的历史贡献[J].军事历史,1995(3).

[2]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3]当代中国的核工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1898-196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7]当代中国空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吴自锋

猜你喜欢

两弹国防工业中央军委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上)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下)
试 着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掠影
中央军委决定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