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快乐体育”引入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必要性

2015-06-16李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快乐体育跆拳道理念

李震

由于跆拳道有着浓厚的异国文化性格和十分明显的实用性和可欣赏性,由此博得了许多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在许多高校的跆拳道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许多学生抱着极大的热情去上课却失望而归。通过仔细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反映跆拳道教学过程所带给他们的愉悦感远比他们之前设想的要少很多。就调查结果所发现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的资料文献和教学过程的状况分析并论述将“快乐体育”引入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必要性。

一“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这一教学理念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快乐体育的实践和理念有十分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我们所说的快乐体育指的是从个人人格和身体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以情感体验作为着手点,通过体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并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这一思想是新时期时代的产物,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快乐体育和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体育学科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体育授课老师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营造出愉快、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良好情绪体验并在学习中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以得到学生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的体育教学局面。

二 跆拳道课堂引入“快乐体育”理念的意义

1 据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在跆拳道教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应该达到教育性和趣味性这双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达到教育性这一前提下应该注重对快乐体育的充分研究。黄显忠在其著作《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讨》中这样写道:在体育学习实践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学习者体验情绪愉悦、身体活动充分,在“学中乐、乐中学”的快乐情感体验过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有着与众不同的乐趣,从我们开始把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我们就应该对体育的乐趣性特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体育学习中的乐趣性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以此来达到快乐体育这一最终目的。

就目前的跆拳道教学而言,教学理念落后,“快乐体育”这一先进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普及,而且现阶段很多高校教学手段十分落后、老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热情。由于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在锻炼中应该获得的乐趣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所以体育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马珺在她的著作《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实践探索》中认为高校学生对跆拳道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前和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跆拳道项目感兴趣的人数一直保持在95%左右。通过调查我们又进一步发现,学生对跆拳道的兴趣总体上没有下滑但是在“浓厚兴趣”这一项的调查显示,学前和学后的学生人数还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仍然对跆拳道课程持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比学习前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我们得到了下面几个原因:其一是学习过程中使用体育器材配合学习机会少,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其二,跆拳道授课老师使用的训练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很难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2从跆拳道教育教学的现状研究在跆拳道课堂实施“快乐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的跆拳道教学过程中缺少让师生尤其是广大学生“快乐”起来的因素,这是我们倡导引入“快乐体育”这一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跆拳道是一项对速度、力量和准确性都有较高要求的一项运动。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习时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没了学习兴趣之后学习效果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练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由此便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学习跆拳道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测试才勉强去练习。完全无法体验跆拳道的精神和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乐趣。在很多高校的跆拳道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原本看似能让人快乐起来的跆拳道教学并没有使练习者快乐起来。也只有在老师的敦促和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才去练习。除了这些时间,学生很难做到自觉自愿的去练习跆拳道。由此看来,高等学校“快乐体育”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跆拳道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很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完全难以体会到跆拳道可以带给他们的愉快情感体验。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仅仅注重教师如何教跆拳道,忽略了学生如何去学习跆拳道,而且很多教师不注重去发现学生个体的差异,自己甚至也完全不能把握跆拳道这一体育项目的特点。很多教师过分强调跆拳道的技术技巧,完全不注重老师教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本该有的娱乐性,致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束缚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所以很多学生难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独自判断和决策处理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这是和我们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悖的,在“快乐体育”理念指导下的跆拳道课堂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跆拳道,增长知识、锻炼体魄。在跆拳道课堂上使每位学员张扬出自己的个性,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跆拳道,切身去体会跆拳道的博大精深。

在实际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跆拳道教学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自主去训练,因此在跆拳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去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的兴趣得到满足。让学生反复去练习同样枯燥的内容,他们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授课,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使跆拳道授课方式变化多样,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练习内容,尊重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快乐体育”和跆拳道教学的完美结合

1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作为授课老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尤其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关心学生的跆拳道学习体验、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真实想法,努力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御心理,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

2 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教学

“快乐体育”中所倡导的快乐是指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多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出发点重新安排授课内容,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意志和智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授跆拳道的过程中,尽量多的给学生预备出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对练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经过进一步的指导过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练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练习跆拳道的兴趣。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了解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后,要因人而异采取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对于兴趣不高的学生要多加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对于跆拳道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加指导,增强他们学习跆拳道的自信。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并根据学生对已教授课程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及时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

4 改进跆拳道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由于每个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如果跆拳道授课老师对这些差异视若无睹,用原有的标准评价学生,明显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更难以反映出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经过努力后所取得的进步。正是由于这种评价标准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缩减。所以我们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贯彻“快乐体育”这一理念,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差异综合评定成绩。

5 通过观看真实比赛和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项十分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跆拳道的腿法和表演总是使人印象深刻、令人振奋不已。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跆拳道、发自内心的喜爱跆拳道。同时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示范能力。通过对跆拳道比赛和表演视频直观的观赏,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营造出轻松和谐、独立自主的学习气氛。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快乐体育”在跆拳道课堂上的运用必定使得这门课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一理念也必定能培养出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体育品质。现有的跆拳道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跆拳道基础较好的同学在技术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很难跟上上课的节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由此看来,将“快乐体育”引入高校跆拳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显忠.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

[2]张晓红.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对策探讨[J].企业导报,2010(7).

[3]马珺.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的实践探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

[4]王强,张雪.喀什师范学院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探析[J].成功(教育),2008(8).

[5]佟成金.关于快乐体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6]曾庆国.跆拳道课在普通高校通识选修课中开展现状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

猜你喜欢

快乐体育跆拳道理念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嘻哈跆拳道
足球游戏在高职足球课战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