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以爱施教,以乐助学”

2015-06-16黄秀英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小兔南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他倡导热爱儿童,不压抑儿童个性,在教育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把培养完美发展、具有理想品格的人作为教育最终目的。“蒹葭青青”特级教师工作坊以这一教育理念为指导,将“以爱施教,以乐助学”作为工作坊的研究主题,在坊主黄秀英的主持下,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语文研究活动,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性。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2011年10月,笔者主持的“蒹葭青青”特级教师工作坊围绕“以爱施教,以乐助学”这一主题,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以爱施教,以乐助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和构建与这一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期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其次,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及获取成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我们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教材、教法上,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工作坊成员为了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从而实现“以爱施教,以乐助学”的教学目标。例如,课堂中有的学生发言“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假如教师限制了“说话”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假如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此,工作坊成员在教学时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说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疑问或想补充时,可以自由发言;二是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对那些大胆“说话”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表达时做到“锦上添花”,对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要“雪中送炭”,多鼓励和引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以教学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为例,工作坊成员陆玉宁老师上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小兔看见了大南瓜,正在想办法把南瓜运走,第二幅图是南瓜运到家后,兔妈妈问小兔“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陆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然后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被这两幅有趣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了解了两幅图的图意后,陆老师继续出示图片:用一个大问号来代替运南瓜的过程,请学生思考小兔将会用什么方法把南瓜运回家。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有的学生说:“小兔把南瓜滚着运回家。”有的学生说:“小兔用车拉着南瓜回家。”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是我,我就叫妈妈来帮忙运南瓜回家。”学生们听了都觉得很好笑,有的学生说:“这算什么方法呀!”有的学生说:“你是依赖妈妈的小屁虫。”此时,该生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陆老师请学生们安静下来,同时示意该生继续说下去。该生说:“因为我太瘦了,又没有力气,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妈妈帮我做的。这个南瓜那么大,我只能找妈妈帮忙运回家。”听了该生的理由,陆老师及时评价:“你真勇敢,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继而问全班学生:“你们想不想听听陆老师小时候的故事呢?”学生回答:“想!”随后陆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表达欲望强烈,为口语交际训练活动提供了契机。就这样,在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教学课文《小母鸡种稻子》时,陆老师给学生带来了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等动物的头饰,学生们看见了很开心。当陆老师戴着小母鸡头饰,系着花围裙,笑容满面地和学生打招呼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和喜悦,还热情地向“小母鸡”问好,就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加入进来了,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陆教师与学生共同扮演动物角色,共同完成口语交际任务。例如:学生上台表演,台下的学生会为正在表演的学生配音;老师表演,学生会为老师做的动作配音。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

二、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求知欲作为一种学习需要的动力作用,不仅在于它产生之后能驱使人去学习,获取新知识,而且当它得到满足以后,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愉悦的情绪和新的学习需要。如此,学生求知的需求不断增强,就会不断地为学习提供动力支持。

语文教学具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假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上进的愿望和决心。

以教学课文《七颗钻石》为例,虽然文中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主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工作坊成员赖惠琴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从“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这一理念出发,通过采取配乐朗读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听课文录音,很快进入了童话故事情境。文中提到了小姑娘对母亲的孝顺之爱,对小动物的怜悯之心,对陌生人的爱,而母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种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其实爱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可以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爱蕴含在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里;爱蕴含在老师的谆谆教诲里;爱是你在失意时朋友说的一句安慰话语;爱是在灾难来临时,素不相识的人伸出的援助之手。更重要的是,爱不仅是获得,还是付出。

猜你喜欢

工作坊小兔南瓜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南瓜灯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