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教材改革研究——以中学音乐教育为基点

2015-06-16李占秀

散文百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声期高师声乐

李占秀 祁 娜

河北师大音乐学院;河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高师声乐教材改革研究——以中学音乐教育为基点

李占秀祁娜

河北师大音乐学院;河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师资为教育导向的。高师声乐作为师范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中声乐教材的使用与教学方向的改革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高师声乐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来实施教学的。实际上这种教学现状从根本上是不符合高师音乐教育的本质的,与当前我们培养实用型人才也是背道而驰的。高师毕业的学生在踏上音乐教育的岗位时会出现音乐教学无从下手,所学专业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无法进行对接等问题。因此笔者有感于斯,尝试从高师所服务的中学音乐教材上来重新审视与定位高师声乐教材该如何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高师声乐教育的教材分析

目前高师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基本是沿用专业院校的一些曲目。常用的书籍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全八册)》【中国作品1-4册外国作品1-4册】;《意大利歌曲集》;《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等各类的声乐教材。从选用的教材来说,高师将学生的专业声乐技能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来进行大学阶段的强化与培养。但实际上却盲目跟从专业院校“高精尖”的模式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忽视了高师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培养复合型音乐师资的。同时也是与当下中学教材唱歌内容相悖的。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家王耀华先生曾指出高师音乐教育“一是不以求其‘专’为目标,而求其‘全’……二是不以求其‘深’为目标,而求其‘正’……”。1因此从高师教材选用来看,我们并没有做到广泛性即‘全’,与实用性即‘正’的高师声乐教育。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可见当今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与高师声乐教育状态呈现没有交集的现象,这本身出现方向与服务目标的偏差。笔者究其现象将现行中学音乐教育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所发行的两版中学音乐教材进行“唱歌内容”版块的教材分析。尝试从中学教材所要求的声乐方面内容来窥探高师声乐教材的选用是否可行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通过以上教材关于“唱歌内容”曲目的总结,可以看出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单从中学生声乐角度的培养上其曲目类型与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其中包含了校园歌曲,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京剧,地方戏曲,中国二三十年代歌曲,中国民歌,外国民歌,中国歌剧片段,合唱类歌曲,流行歌曲这些方面的歌曲。其覆盖内容之广泛,类型之多样。

因此高师培养的学生能否承担起中学音乐教材中对中学生声乐培养的职责,在当下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材的选用与学生的培养上来如何更好的为将来就业做准备提出了发问。那么高师声乐教材的改革与实施措施的进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高师声乐教材的改革与探索

1.优化编排高师声乐教材,完成中学教材与大学声乐教材的无缝对接。

高师声乐教材呈现的专业院校要求的“高精尖”状态要及时调整。调整并不是放弃“高精尖”而是要根据师范特色向我们所服务的中学生对象靠拢。适时的在大学声乐教材中添加中国及外国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中国古典古诗词歌曲,中国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外国民歌,合唱等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从作品的背景,人文,艺术特质来了解作品气质,才能更好的将作品内涵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

2.完善变声期时期中学生声音训练的教法及相关培训教材。

中学生的变声期大多处于十一岁——十五岁期间,这时候中学生的声音都脱离了幼年时期童声的状态,声音大多会出现嘶哑甚至是难听的音色(男生的变声期声音较为明显)。因此即将成为老师的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演唱技能,更需要了解变声期时期的声音训练方法。首先,要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的合理选择教材,切不可照搬自我训练的方式来训练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不可盲目追求音量,音域,过分拔高学生声乐水平从而导致学生声带受到损害。其次,在基础学习阶段要训练并加强学生科学的使用气息,让学生多去感受、辨别,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的学习。再次,尊重学生处于变声期时期的心理特点,由于可能会在训练中出现难听的音色,学生会出现畏难甚至放弃的心理,此时需要我们的学生要积极的鼓励中学生敢于表达与演唱。

3.调整高师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一成不变的课程模式中,很少开设中国地方民歌、戏曲、京剧等有关声音艺术的课程。众所周知,中国这些艺术门类历史悠久,其门类,内容也是博大精深的。单就京剧,地方戏曲来说,种类就极其繁多。扎根于地方土壤与本土文化的艺术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驾驭的。因此高等师范院校是否能请一些戏曲专家,民歌歌手来大学开设一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些专家可以从教材的背景,唱腔,身韵来让学生了解。同时开设的这些课程也是中学音乐教材对唱歌内容所要求的必备声乐技能。所以不仅是传承中国优秀戏曲文化,更是与中学音乐教材很好的接轨。

任何学科从开始到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也不无例外会存在不足。无论过去我们的高师声乐教育“一对一”模式如何努力的提高其教学水平,所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无法摆脱面对今天丰富中学音乐课的尴尬局面。高师所使用的声乐教材让大学生们无法招架除此之外的艺术声音形式。所以,面对这种状况与新时期人才需要的挑战上我们不仅要改善高师的培养模式,更应该从最根本的教材上进行思考与探索。期待从教材这个角度上能给高师声乐教育带来另一个改善的空间与前进的方向。

课题项目: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2批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变声期高师声乐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变声期这般护嗓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