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创“四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2015-06-15魏胤君

关键词:四化

魏胤君

【摘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直面自身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课程教学以更好履行学科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因此,力创“四化课堂”是突出和加强思想性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和操作。

【关键词】 “四化课堂” 融入生活 少讲精导 合乎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73-01

对思想政治课,诸如“政治课背背就可拿个分数”、“思想政治课就是大话、套话和空洞说教”等说法却不仅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认识的反映,也有一些专门从事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紧随附和。

面对现实,应从何处着手?就从课堂教学入手——改善课堂的平、死、繁杂烦琐、效率不高的状况,发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深入明确目标——激化、活化、简化、优化课堂(力创“四化课堂”),提升课程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

一、感受体会时代气息,关注参与鲜活生活

教师要有这样的理念:要始终把教育和教育的发展放在社会生活实践和时代的变迁中去理解——要引导学生把生活融入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新鲜气息;把学习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多一双学习的眼睛,让感官和心灵在与生活的海浪地搏击中激荡、磨砺、成长。这是激化、活化课堂的前提。

这是理念,也是做法、要求。《学记》中有“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者要充分把握、发挥,在学生心底播下“关注时代、参与生活”的思想种子,一而众之,久而久之,良好的风俗习惯势必日趋形成。跟其它教育方式相比,学校教育、课堂教育的比较优势不正在于此吗?

这是重拾和发扬教育的精髓,回归教育的本初。诸多教育大师的理论精华——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而最忌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有人说外国学生学习的轻松与自由程度已远超出了我们想像,除了做题能力,他们的体力、智力、社会能力,道德和艺术的素养,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都远超过中国学生。我看未必,但外国教育的现行优势可能是更专注于培养生活能力,让学生眼之所注,行之所至,心之所思所悟于构筑美好梦想、创造美好生活和世界,让教育教学服务于人的生活需要,人的心灵成长,人的一切。这不就是激化、活化吗?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正在着力做的吗?因此,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术等我们要借鉴、吸收,最紧迫的是践行理念——把课本当做重要资料之一而非奉之为“葵花宝典”,把课堂当作相互交流和学习的社会实践的平台而非仅以其为熔炉、模具。

杜威在《我的教育主义》说: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一种工具、学校生活即社会生活、学校课程的重心是受教者自己的活动,这才是使社会进化与改造的治本方法。所以,课堂必须是民主的、有效的。民主课堂是学生真正参与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是真正让每个学生动心——想听、愿听、爱听、全心全力听,动行——有记、有问、有说、有争辩讨论,动情——有观察思考、有情绪历程、有体会感悟、有文字整理“收成”的课堂。这“收成”的含金量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根本上由学生的感受力和其对生活参与的积累所决定。相应地,我们要调动其感受力、参与热情,启发其观察的细胞和神经,培养其观察、分析的正确视角、维度、方式,甚至,只要他们观察和分析不出现大错误,让其自然生长。这课堂肯定远离平、死、枯燥,更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二、简化优化课堂教学,知识能力互持互补;典例凝练少讲精导,分层提问评价恰贴切切

课堂像机械加工车间,但绝不是;机械人日益精密,很高水平地模仿人,但学生绝不是;课堂有生命,正如学生是有生命的一样。课堂教学是生命活体之间的以信息为传递、反馈对象的多层面、立体式的交流、摩擦、碰撞,一如生命过程中“遭遇”考验时的立体攻防战。打赢这样的攻防战才使学生更新认识、更快成长。

在这样的攻防“交战”中,犯错不可怕(尤其是学生),可怕的是教与学过程定式化和评价单一化。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都易招致误解,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太注重或不注重文化课成绩,都极难避免蹈入过程定式化和评价单一化之辙,把教育引向歧路。教育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眼前,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的选择要慎重考虑对实现学生知识积累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的目标能有的最大契合度是多少;要容忍错误和失败,就是要完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系统性、多元化、动态化。一句话,要重视学习、利用规律来指导,简化、优化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同生共长。

从教育大命题到课堂教学小命题,包含的规律难有共识,但无异议的是,教育者、研究者如能科学开掘、认识、把握诸规律,则事半功倍,因为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效率的保证。所以,课堂教学要有科学性——体现在合乎两方面的规律性上。

1. 时间程序安排、目标内容设置合规律

普通高中三年(见图5),学生三年中思想政治至少要得到必修的8个学分。教师必须在课内提高效率,即顺利完成课时要求的授课内容,让学生有“高质量的收获”。没有时间上的整体把握和安排,很难实现。

在课内提高效率,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交锋、冲突”中识别、鉴别、提炼、确认观点,有效提高其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信息、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一过程中形成、提高能力,即实现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的双丰收。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学程序、课堂程序设计必须紧扣这一点来进行,必须简约优化。

课堂程序安排上,不管花样如何翻新,必要的复习和引入(含检查预习效果),对新课内容的讲解和练习都不可或缺。在此过程中,所举事例或案例是否典型,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事例典型,是指所举事例要直接指向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大多人的社会体验(不能太简单或太复杂,避免不用分析即可得到结论或想破头也很难得到结论的状况),在对事例经过适当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并达到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提升相关能力的目的;所举事例要新,要针对班级过半数学生,要适合中等或中等稍偏上能力状态的学生。要给学生“留足”课堂交流时间,鼓励和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等形式进行生生交流和“交锋”;学生或学生小组从各自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或团队见解,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个体意识(个体参与、自我认同和肯定、相互评价)、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放创新精神。

2. 教师说做方式、环节衔接过渡合规律

教师在课堂的作用差异源于教师说做方式差异。教师说做方式上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教学风格上。个人风格色彩鲜明,形式多样;但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结合校情、学情对课堂教学有艺术性开发的风格是最利于发挥教师作用的。所以,不管哪种风格,必然体现的共性是,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富于创造性和创新性。有笑话说,一老师在讲秦国统一韩赵魏楚燕齐时,把这个知识编为“喊赵薇去演戏”。我若是学生,肯定很容易记住,还可能会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顺序。我又想,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受到启发的学生很可能会踊跃讨论、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这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气氛好,学生收获大。原因何在,合乎规律和富于创新是制胜法宝,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力和智慧。有此智力和智慧,课堂必定是灵动活泼、富于生气的。

教师说做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效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夫子虽是讲给为政者听的,但对教师,千年古训指出了教师说做方式正确,自然学生心、行受其导。这跟近现代诸教育大师强调教师说做技巧的思想共通。在课堂上,若把学生比作一只小船或经验不足的船长,那教师首先是导航仪,导引着众船只在知识的海洋中向特定目标前行,其次是测量仪,显示着大概还要多远距离方可达到目标,还是润滑剂和催化剂,既保证所有船只不因发生机械磨损故障而停航,又为能先后到达的船只助推助力。

三、紧扣本节重点难点,作业设置统筹兼顾

教育改革中,很多东西变了,但有很多东西没变;变了的主要是形式的,没变的是实质内容(其内涵在丰富和发展中相对缩小了)。设置作业是形式,是手段,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之后,巩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消化、吸收,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哈里斯·古柏领导的研究小组认为,课外作业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并且发现:小学阶段的课堂指导练习比做课外作业效果明显,;初中阶段,做课外作业比课堂指导练习效果明显;在高中阶段,做课外作业的效果最好;设计不当的课外作业会给学生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所以,作业设置必须紧扣本节课所要求的重、难点的信息、知识。

作业设置还要注意统筹兼顾多方面因素。从针对性看,主要针对班级大多数学生,但要兼顾处于成绩两端的学生;从题型看,要有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等),也要有主观题,既要有知识性的,也要有技能性的,既要有书面的、固定式的,也要有非书面的(反思、感悟等)、开放式(社会宣传、调查等)的;从题量看,要适当;从题目难度看,要有层次、梯度,不能一律简或难;从完成时间看,要兼顾总体时间不能太长和个别题目时间不能太长;从完成方式看,要兼顾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整体合作完成,要兼顾单向、静态完成和立体、动态完成,要兼顾依靠课本、笔记和搜集、整合材料完成;从答案组织看,应包括基本知识部分和阐释发挥部分;从评价方式看,统筹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等方式,兼顾短期评价和中长期评价,探索作业评价与成绩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要统筹作业设置的理念和现实教育目标的达成。因为这一点制约着其它方面;否则,一切皆空谈。

只有激化、活化、简化、优化课堂教学,大力突出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想性,这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才会增加。也只有这样,这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就会真正实现和体现。若真如此,益处又何止于此!

[ 参 考 文 献 ]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3]胡庆芳,杨翠蓉,季磊,李爱军.《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四化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构建“四化”策略 提升英语学力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争“四当”强“四化”努力打造过硬办公室
锐意发展制造业
绍兴柯桥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浅析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吉林省新型“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物理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四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