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丝绸之路通关新格局
2015-06-15严存义
2015年4月27日,包括兰州海关关长在内的10个海关关长在青岛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旨在构建区域通关监管一体化管理格局,提升把关服务整体效能,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2015年4月27日,西安海关辖区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申报,自韩国经青岛口岸进口的54 套半导体配套设备消音器顺利通关,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运行启动。
当天,包括兰州海关关长在内的10 个海关关长在青岛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旨在构建区域通关监管一体化管理格局,提升把关服务整体效能,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开放型经济新发展。
2015年5月1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启动,区域海关将以互信合作、遵循法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努力构建“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新格局。
改革的主要特点
此次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兰州海关有关专家认为,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务实推进、由政策层面走向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海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努力创新海关监管机制。此次改革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尊重市场发展和物流运作规律,进一步简政放权、便利企业。
通关一体化改革充分体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特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涵盖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进出境运输方式,业务类型复杂。丝路一体化板块是目前海关5 个一体化板块中覆盖地区最广、跨度最大、地域差异性最明显的。改革推进过程中,海关充分考虑了区域作息时间差异以及民族文化、风俗等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做出了细致安排。
根据《合作协议》签署的内容,此次改革先期实现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继而以创新多式联运监管制度为抓手,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形成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通关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立体化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整体运作模式。
同时,实现参数统一、集中审单。通关一体化后,区域内货物通关的风险参数设置、报关单专业审单等工作均统一由设在青岛的区域风险防控平台、区域专业审单平台进行。企业无论在区域内哪个现场申报,系统按照同样的参数标准进行判别,高风险报关单统一由设在青岛的区域审单中心负责审核,更有利于执法统一。
改革的主要措施
根据《合作协议》签署的内容,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提出了许多具体改革措施。首先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申报口岸、通关模式和查验地点。如甘肃的进出口企业从青岛口岸进口货物,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向兰州海关申报或是向青岛海关申报。同时,可选择口岸清关、转关、一体化等不同的通关方式,并可以选择在青岛或兰州海关实施查验。
其次是实现执法互认。对于守法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全区域范围内将统一纳入低风险企业类别管理,享受通关快速验放待遇。企业可在当地海关提前完成商品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等海关专业认定,认定结果10 个海关互认。
第三是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比如在兰州注册的一家代理报关企业,改革前只能在本关区内也就是兰州海关报关。一体化后,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在兰州、青岛、济南、西安等区域内的任一海关报关,无需再在异地设分支机构及办理海关备案手续。
第四是全面实现电子放行。企业在申报地海关申报放行后,无需办理纸面签章放行手续,口岸监管场所、港务部门直接凭电子放行信息办理提货、发运手续。
通关一体化就是要使“十关如一关”。区域内海关搭建“一中心、四平台”的通关一体化作业框架,建立统一的区域海关通关中心,以及统一的申报平台、统一的风险防控平台、统一的专业审单平台、统一的现场作业平台,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界线,形成“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格局。
改革带来的红利
兰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认为,作为一项海关通关便利化的重大改革,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必将带来很多好处,释放巨大红利。
对于企业来说,这一红利是显而易见的:节省企业通关成本。据兰州海关有关数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 省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沿线地区共有近9 万家海关注册企业。改革实现区域海关参数统一区域审单、简化行政审批及企业的自主选择,通关提速、物流加快,无疑会大幅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据测算,改革可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20%~30%,比如从青岛到霍尔果斯的陆运成本,每个集装箱会降低一两千元。
通关一体化促进互联互通大通道建设,必将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改革涉及的9 省区10 个海关,将形成一个标准统一、快捷高效的通关区域,铺设一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打通东联日本、韩国,西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发挥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东部地区具有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促进区域间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共建共赢,推动外贸发展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区域通关一体化覆盖全国
自2014年7月起,海关先后启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通过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区域海关之间互联互通。
姚女士在天津从事贸易多年,她的企业率先享受到了改革后“多关如一关”的便利。
她告诉记者,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通关手续。同时,改革取消了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一地注册、多地报关”。
“以往从报关到退税的整个流程最长需要一个月才能办完,通关一体化后10 天内就能完成出口手续了。”姚女士称,改革前企业出口需先在生产地报关,出口地审单后放行,其间不仅需往返多城办手续,报关费用每单也要多交100 元。
实施通关一体化后,姚女士的货物只需在一地报关,其他地区共享信息,短短几分钟就能一次报关查验顺利放行。
区域通关一体化覆盖全国的重头戏,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
根据公告,此项改革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十个海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
前述海关总署人士说,丝绸之路一体化版块横贯我国东西,货物进出涵盖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区域内各省区经济、文化甚至作业时间都有很大差异,是目前5 个一体化版块中覆盖地区最广、战线最长、内部差异最明显的。
他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统一作业、消除地区差异,为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奠定基础。
助力“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 省区总面积占全国48.7%,从山东青岛到新疆阿拉山口直线距离4 000 多公里,横跨中国东中西部。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青岛海关关长臧玉健表示,此次改革涉及10 个海关,将形成一个标准统一、快捷高效的通关区域,铺设一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打通东联日韩、西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发挥积极作用。
臧玉健介绍,此次改革着眼于实现通关监管全面一体化,先期实现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继而以创新多式联运监管制度为抓手,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形成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通关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立体化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整体运作模式。
据了解,目前青岛、西安、郑州都已建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企业可以根据物流需求,自由选择空运、陆路等联运方式,途中货物换装、拆拼不需要进行转关申报,并实行物流全程一次性查验。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于4月27日开始试运行。试运行三天以来,系统运行平稳,整体业务顺畅,区域海关共接受一体化报关单申报约97 000 多票。
受此政策影响,相关贸易行业都将受益,姚女士分析说,丝路经济带的代理报关企业,在十个海关中的任意一个注册后,无需在其他分支机构办理海关备案即可在相应关区办理报关手续。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外的报关企业,如一家广州的代理报关企业,如果在其中一地设立分支机构并注册,该分支机构也可以在青岛、西安、乌鲁木齐海关等区域内海关办理报关手续。此举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有效促进了报关行业的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