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2015-06-15马忠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想象

马忠喜

【摘要】人类的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情境为基础的,情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客观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情境教学是否合理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方法和作用做些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创新  想象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4-01

如果将15克食盐放在你面前,你一定会觉得难以下咽,如果将15克食盐放入美味的汤中,你便会觉得在享用佳肴。盐需要溶解才能吸收,这个道理很简单,知识就像是食盐,需要融入到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吸收,才能被学生理解并掌握。

一、情景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塑造意境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悦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从而为课堂营造一种充满意境的学习气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以为动画、音乐使学生荡起思维的火花,拨动心弦,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有些文章,只从字面理解会很抽象,比如描述一些自然问题或者科技问题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展示给同学们,便可以形成很直观的认识。很多文章,例如唐诗宋词,不同诗歌的风格对“月”有很多种不同的意象理解,比如“月”可以表达时光如水,边塞诗表达苍茫悲凉,情感中可以表达男女欢爱,这些课文如果有效利用多媒体中专业人员完成的朗读,会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准确,传神的感情基调,无论是缅怀追忆的,还是快乐明朗的;无论是平缓抒情的,还是慷慨激昂的,都很到位,同时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的手段一起参与,塑造意境,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基调,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全文。

(二)進入角色,身临其境

在遇到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学生进入角色,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活动具有艺术性,理智性和科学性,顺应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甚至从“扮演角色”的状态转为“进入角色”,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纳知识,探究知识,使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三)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

创设情境是为了唤起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对崇高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们思维的空间,对内在美感的培养,并非仅仅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和笑声。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时,往往重表面重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脱离了实际,没有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纲。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使得情境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支撑点而并非是靠情境决定如何教学。

二、情景教学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打开心灵之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创设的“意象”,将过去的事物与现在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积极地进行想象对比,在特定的情境下,“意象”的感知程度强烈而且深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流畅,记忆清晰牢固,为获得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变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学习能力的载体,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感知到实际应用的转换。

(三)激发参与之趣

兴趣往往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在一定情境中产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之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制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人入境。教师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们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与心灵的共鸣。

(四)培养创造之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核心。语文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动口、动手、动脑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增强创新的欲望和能力。教学如果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以及精神的需要,便会发生更为有效的作用。

三、课堂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求知欲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