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数字档案馆研究综述

2015-06-15李晓蒋冠

北京档案 2015年3期
关键词:馆藏档案馆数据库

李晓+蒋冠

摘要: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当前国内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建设、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三方面出发,梳理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总结现阶段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研究特点,并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作出构想。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技术应用信息服务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is a particular focus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archives and also a hot spot of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in terms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ervice,re? 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ult of digital ar? chives,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digi? tal archives of China, and makes an expected vis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 of do? mestic digital archives.

Keywords: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 Construc? 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近年来,数字档案馆一直是国内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数字档案馆”为检索词,在CNKI上进行题名模糊检索,从检索的结果来看,相关成果多集中于资源建设、应用技术和信息服务三个方面。笔者又分别以“资源建设”、“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进行关键词检索,时间限定为2004年到2013年。按照匹配程度,在检索结果中选取了30篇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对其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以期了解国内学术界有关数字档案馆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数字档案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作出预期构想。

一、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研究评述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工作,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资源构成”,“资源整合”与“资源的组织形式”三个方面展开。

(一)数字档案馆资源构成

对于馆藏资源的构成,国内学者大多支持数字档案馆馆藏资源由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两大部分构成的观点,如王文亮[1]就认为,从贮存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类,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可分为两类,即现实资源与虚拟资源。唐艳芳[2]进一步明确提出,数字档案馆所拥有的完整的馆藏含义是“物理实体馆藏+虚拟馆藏”。而张立新和刘雁[3]则补充,数字档案馆主要包括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网上信息馆藏化以及专业的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库产品等三个方面。此外,基于当前网络环境开展数字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构建时,邵丽君[4]指出需要加强多元化建设。

(二)数字档案馆资源整合

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所涉及的不仅是档案馆馆藏数量多少、门类齐全与否的问题,更应关注档案馆资源的整合质量。有学者[5]提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发挥档案效用、提高利用效率、节省资源的必要条件。数字档案馆的馆藏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明确界限的馆藏,而是本馆的数字化馆藏和馆外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相结合,有可能表现为多馆的、区域的、全球的联合馆藏。[6]基于以上认识,孙晓红、郭英[7]认为,建立国家数字档案馆,可以打破地域、系统的界限,将各级各地档案馆中最具特色的档案信息虚拟进馆,通过虚拟整合,进行展现,形成开放、分布的档案信息资源集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效益。当然,科学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手段,整合的目的是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8]

(三)数字档案馆资源的组织形式

数字档案馆资源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协调系统、数字档案馆资源共享协调系统、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维护系统四个子系统。[9]其中资源共建管理系统主要是协调各个数字档案的各种数据库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管理系统主要是制定资源共享的标准协议;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协调数字档案信息的整理、分类标准的实施;网络系统维护管理系统主要是协调各种软件平台的互联、升级防护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数据库是馆藏档案信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向用户提供所需档案信息或公布、传递档案信息。建设具有大容量、高速度、稳定安全、主题鲜明的档案数字资源数据库,不仅是数字档案馆对馆藏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针对馆藏资源组织形式,加强数字资源数据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0]:(1)积极构建本馆馆藏特色数据库,这是指根据特色馆藏开发和组建的具有独特内容的数据库,如科研成果数据库、图片资料库等;(2)构建若干专题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这就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以提高利用者寻找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如事件数据库、纪念日数据库等;(3)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建虚拟数据库,以补充现有数据库信息量的不足;(4)引进或直接利用现成的数据库,如商用光盘数据库系统、联机数据库等。

二、数字档案馆技术应用研究评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中,技术都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支撑。数字档案馆本身就是档案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有关数字档案馆技术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字档案馆应用的主要技术

对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要想将档案从传统的纸质阶段不断发展到以数字为主的多元化阶段,必须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掌握尖端技术,[11]其所运用的核心技术应包括:多媒体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对此,丁恩多[12]进一步指出,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还需应用数据描述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压缩与传输技术、图像与视频数据检索技术、交互界面技术、数字加密技术。同时,信息伪装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及信息隐藏技术等都是重要的保密技术,这些新技术为数字档案馆的保密提供了保障。此外,数字档案馆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方面也应需要相关技术作支撑,[13]如身份鉴别对访问者进行身份识别如口令识别、用动态口令登录等;访问授权是安全保护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其要求调用或访问的资源请求加以控制;入侵检测通过发现访问者的非法访问行为对其隔离;病毒防御利用杀毒软件查杀服务器、计算机及网络中的病毒。

(二)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云计算以网络为中心、以服务为提供方式,强调资源的池化与透明化,并具有高扩展高可靠性。而数字档案馆具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异构性、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数字档案馆之间的互联性,[14]可以说,数字档案馆与云计算技术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15]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档案资源整合的出发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王芗馨[16]认为,在云计算应用环境下,通过“云”端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以及良好的交互环境,能够为档案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档案服务。档案馆通过云存储将日益暴涨的物理存储单元通过软硬件技术转化为一个逻辑的虚拟存储单元,存储在“云”里,并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用户可通过PC、手机、PDA等数据终端接入“云”,经验证授权后,使用“云”中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云+端”的形式,实现“一站式跨库”检索,查询和获取来自不同服务平台和系统的信息资源。这些应用技术多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也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有利条件和可靠保障。

三、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评述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是一种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是现代档案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它在服务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策略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区别于传统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显著特点。[17]围绕这一主题,国内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下文主要从“信息服务理念”、“信息服务模式”与“信息服务特点”三个方面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理念

要转变传统服务模式,提高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姚红叶[18]强调,数字档案馆要树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强化档案用户在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另有学者[19]认为,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理念,是确定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策略、方式与模式、有效开展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思想准绳和理论基础,是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灵魂。因此,作为数字档案馆的管理者和工作者要树立主动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积极了解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此制定适合档案用户的信息服务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邓芳、阮洪瑶[20]指出,要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开展特色化服务;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树立大馆藏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张东华、姚红叶[21]则提出基于价值创新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要以实现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和创新为重点,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进而提供服务等工作方式。

(二)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

数字档案馆因其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的空间,因而其提供服务的信息内容及模式也相应地要求更丰富和多样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22]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本馆以及网络中数据库的有关信息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或办公室,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利用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查到所需信息。[23]数字档案馆的服务模式可以是简单的检索服务,也可以是方式多样化的服务,如信息的浏览和检索、用户的网络化远程教育和培训、使用帮助、用户交流参考咨询等。而且,不同的服务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网络用户的需求。[24]对于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划分与认识。一般而言,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分为集成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小众化服务模式和知识服务模式。但也有学者[25]认为基于用户视角中的数字档案馆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可分为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的服务模式、集成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与知识服务模式等四种类型。袁红军[26]则认为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应该是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服务模式、集成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金更达、何嘉荪[27]指出,根据数字档案馆的任务和数字档案馆面临的软硬件环境,数字档案馆的最佳的模式应该是“基于元数据的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模式”。刘明[28]则认为成熟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建立的高度社会化、开放化、分布式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系统,它是以档案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档案馆工作人员为纽带、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为保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活动,以达到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信息存储海量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集成化和信息服务个性化目标的服务工作模式。

(三)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特点

在数字档案馆中,即在网络环境下,其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化的传统载体档案、移交的电子文件、各类网页、数据库、电子书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网内的信息资源,呈现出数字化、多媒体、跨时空、跨专业等特点,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29]不仅如此,数字档案馆较实体档案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策略等方面而言也具有更多优势:[30]数字档案馆的服务资源是数字化、虚拟化的,其馆藏不仅包括多种载体形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还包括大量网上的分布式虚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其服务的内容是知识化、多样化的,工作重点由档案文献单元转移到档案信息知识单元,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含所有档案信息资源类型的档案信息知识;其服务方式是开放化、多元化的,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数字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空间;其信息利用具有网络化、共享化的特点,通过网络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用户;其信息检索智能化、自由化,一改传统的关键词及其逻辑组合检索方式,通过以档案信息知识为基础的智能人机交互方式检索档案信息。

猜你喜欢

馆藏档案馆数据库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