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研讨与辩论:SEMINAR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06-13郑志峰
作者简介:郑志峰(1976-),河北定州人,博士,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思想家及其思想。
摘要:Seminar教学法是目前国际知名高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它以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为学习过程,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西方政治思想史》课堂教学中,笔者以Seminar教学法为指导,设计了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专题辩论3个教改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信息“单向灌输”向“多向传递”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Seminar;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97-02
seminar教学方法是目前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seminar是轮中之轴,是使现代大学真正具有生气的中心,是激动人心的和富有创造的力量,没有seminar,大学教学就不是完整的;有了seminar,且加以正确实施,任何大学都能够实现其主要目标。”[1]
2014年,笔者依托于教学改革项目,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seminar教学为指导,做了系统地教改尝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及其出路
多年来,笔者一直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平心而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正如哈佛大學前校长博克指出:“在大学里,最需要强调的是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传授,转而强调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式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2]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到通往知识大厦的钥匙,主动去追求知识,是教师帮助他们推开一扇又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不但是培养具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更是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兼具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等品质的综合素质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笔者决定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课堂进行改革。Seminar教学法“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它以“学生”和“能力”为中心,“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3]。
二、“Seminar”为中心的教改方案及其实施
“Seminar”的核心词是“师生研讨”,包括“研讨什么”(What)、“谁来主持”(Who)、“怎样研讨”(How)三个方面。在Seminar教学中,教师始终居于中心指导的位置。
笔者根据《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分布情况,搭建不同的教学平台(演讲、研讨、辩论),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主持师生讨论,随后由评委团打分。
(一)教改方案。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专题辩论”3种形式。
课堂教改活动构成情况
活动名称活动方式活动次数及进度知识性质考核方式
关键词演讲个体32次关键词演讲
各章均有关键词基本知识
重点知识
学生评委团打分
计入平时成绩
主题研讨团队6次主题研讨活动
第1、3、5、7、10、11章重点知识
难点知识评委团打分
计入平时成绩
专题辩论团队3次专题辩论
第4、6、8章难点知识不计分
(二)教改的能力指标。教改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而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也是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能力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自我能力(如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专业能力(如资料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和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往与对话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与表达能力等。)[4]
基于此,笔者在制定教改方案的时候,为每一项教改活动设计了能力指标,具体如下:1.关键词演讲能力指标: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自我设计与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话能力、胆量、自信心等。2.主题研讨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对话与沟通能力、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3.专题辩论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胆量、自信心等。
(三)教改方案实施
1.关键词演讲: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关键词均来自于本课程的教材,以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为主要内容,涉及核心概念、人物、历史事件、理论及其流派等。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1)教师提炼出“关键词”,1位同学负责1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撰写演讲稿、制作演讲PPT;每次课举办1次关键词演讲活动;关键词演讲与授课进度保持一致。(2)课堂开始,教师抽选7位同学组成评委团、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负责演讲的同学以PPT的方式解读关键词,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随后主持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演讲结束后,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3)计分员计分,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平均分即为该同学的得分;此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主题研讨。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研讨小组的满分根据小组成员数计算。
教师提炼出一些带有争议性、趣味性的研讨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1个主题。研讨题目,均来自于本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1)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小组内部选举产生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1个研讨主题,要求课下分工合作,撰写研讨报告,制作研讨报告PPT。(2)研讨课上,教师随机抽选6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团,抽选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教师临时指定1位研讨小组成员担任主讲人,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随后研讨小组主持全体师生讨论,时间为50分钟左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时间为20分钟左右。(3)研讨结束后,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计分员计分,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平均分即为该研讨小组的最终得分;小组长将此分数在组内分配,但不得平均分配;计入平时成绩。
3.专题辩论。教师拟定3个可供辩论
的题目,根据授课进度,安排3次课堂辩论。每次辩论,由2个学生小组分别担任正、反方,其他同学,可在辩论过程中,自由加入正、反方阵营,亦可随时变化阵营。
此活动不计分。
三、教改实践总结
这种以“Seminar”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已持续2年,每次课程结束,笔者都要求学生撰写“教改心得”,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教改效果是很明显的,具体如下:
(一)学生教改心得总结。从学生的“教改心得”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普遍肯定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2.普遍认为“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强”;3.普遍认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参与感提高”;4.普遍肯定“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各种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5.许多同学认为“促进了专业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
(二)调查问卷分析。以2015年春问卷调查为例,本班32人,发放问卷32份,收获有效问卷32份。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对教改的总体评价。有85%的同学认为总体上教学改革是“成功”的,8%的同学认为“有效果但不大”,7%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缺点但可行”,选择“失败”选项者为零。2.学生的“最深感受”。针对“本次教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2%的同学选择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17%选择了“学习兴趣提高”,14%选择了“课堂更有趣了”,10%选择了“自我设计与展示”,9%选择了“团队合作”。3.学生的“最大收获”。针对“本此教改,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23%的同学选择了“思维能力”,22%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14%选择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1%选择了“合作能力”,9%选择了“专业兴趣”,9%选择了“交流能力”。4.“教改最成功的方面”。
结论
以Seminar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还是“课堂辩论”,都是尝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的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锻炼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
这些改革实践,有着相似的操作流程,即教师布置题目→个人/团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并制作PPT→课堂展示、主持讨论→评委团打分→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断更好地理解、掌握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更增强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系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与构建”(课题编号:2015GJJG027)、2014年度燕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学专业教育教学新模式之探索与构建”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賀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63.
[2]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2005:64.
[3]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4]可参考杨静慧.“席明纳”教学模式:优势、功能及其实施原则[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