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探究

2015-06-13张秀琴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

张秀琴

摘要:创新能力是我国当代小学生应当培养的重心能力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力,就要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创新动力;鼓励竞争解题,启发创新意识;提倡提问质疑,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水平。教师们应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33-01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我国当代小学生应当培养的重心能力之一。伴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展其创新能力,也成为了一个数学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力进行四方面的探究。

一、采取问题循环,提升创新动力

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数学是一个问题的王国,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积极采用问题去帮助孩子们树立“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用一个个生动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对这些问题作出各种可能性的回答。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问题背景,用问题引出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累积的经验,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反思,通过把一个问题转化成一种答案,然后再转化成问题的方式实现创新思维的锻炼。举个例子,在教授学生区分线段和直线课堂时,老师可以随便画出一些线,然后问学生:“你们能够按照某些特点将这些我画的线进行区别和分类吗?”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得出很多种答案。老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进行汇总,然后在都展示在黑板上,继续提问:“各位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的分类有没有想问的呢?”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1)为什么会这样进行分呢?(2)还可以继续分吗?(3)分类的线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把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一步步得出想要的答案。

二、鼓勵竞争解题,启发创新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必须要创造一种争先恐后的解决探索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多种角度探究问题,让同学们有一种积极、奋发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有一道题是这样设定的:

小明的父亲买4千克猪肉,每千克8.5元,请同学们帮助小明的父亲计算出费用?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想出的解题方法更多。这就唤起了学生们的竞争心理,大家纷纷进行思考,解题方法多种多样:

第一种:把小数运算转化为整数运算:85角×4=340角=34.00元

第二种:用加法进行运算:8.5+8.5+8.5+8.5+8.5=34.00元

第三种:用乘法分配法进行运算:(8+0.5×4=8×4+0.5×4=32+2=34元

第四种:直接运用乘法进行运算:8.5×4=34.00元

……

同学们你追我赶想出所有解法,对这道题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鼓励竞争,为学生们创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情境,启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提问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时刻保持提出问题的状态,才能够使得大脑思维创新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们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倡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计算1+2+3+……+9+10=?的问题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抓紧计算出结果,越快越好。一部分同学用从左到右逐步累加求和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这时候,一部分同学便会产生疑问:是不是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这个时候,老师便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最终,学生们吃惊地意识到了更加简便的算法,也就是凑加法:首先把1和9进行相加得10,再把2和8进行相加得10,3和7进行相加得10,最终由5个10和一个5,结果立马出来,答案是55。

四、锻炼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水平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去想,敢于创新。

在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题,不用一种方法解题,要善于寻找不同寻常的解题方法,放开自身局限思维,努力去探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规律,大胆去创新。例如在“长方形”的教学实例中:“一根铁丝恰好可围成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宽应是多少?”学生们有下列几种解题方法:(1)12×4=2-16=8(厘米);(2)(12×4-16×2)÷2=8(厘米);(3)12×2-16=8(厘米);(4)12-(16-12)=8(厘米)。假如学生们想出了一种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想出另外三种解题方法,然后再通过讨论挑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就有效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且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努力营造追求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兴趣,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发散思维,从而掌握创新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2期

[2]李爱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年42期

[3]王建;新课程下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