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类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2015-06-13王方国
文/王方国
西华师范大学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充分考虑和兼顾学校的办学性质与办学层次,着力挖掘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地域文化,紧紧围绕学校“铸魂励教、陶冶化育”这一办学理念和高校“文化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构建体系、创设品牌、健全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出一个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校园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和健康发展的喜人景象。
一、铸魂立德,励教兴业,构建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结合师范院校办学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形成立体式的网络覆盖为出发点,逐步构建了以“铸魂立德、励教兴业”为统领,以“校院联动、共同参与”为骨架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铸魂立德”的校园文化主旨在于思想引领,重点是促进学生政治过硬、品德高尚,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励教兴业”的校园文化主旨在于素质提升,重点是促进学生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提升综合能力,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增强文化育人实效性。
“校院联动”的校园文化育人骨架实现了学校在育人体系建设上的总体把握,顺应了各专业特点在人才培养上的整体性和专业性。为此,学校层面立足于“铸魂立德、励教兴业”的校园文化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和优化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各类普适性文化育人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文化艺术比赛,设计和引导校园文化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各二级学院依托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充分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培育专业特色鲜明的学院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育人网络。目前,学校20个二级学院均设立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艺术节,如文学院的“读书节”、商学院的“商业文化节”、外国语学院的“中外文化交流节”、计算机学院的“电脑文化艺术节”等。同时,部分二级学院还成立了专业性的校内表演团体和艺术类工作室:音乐学院成立了民乐队、流行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等众多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表演团体;美术学院成立了书法绘画工作室和摄影工作室;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了创视影像工作室和创声演艺工作室;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了历史剧展演中心;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各自的艺术团,并聘请了多名专任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为学校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育人骨架实现了文化育人体系上的内外延伸,包括“教学与实践”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融合,充分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学校开设有音乐欣赏、公共美学、书法、绘画、摄影、戏剧影视、舞蹈等公共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教育。正如老话“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所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始终坚持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承办“南充市嘉陵江大讲坛、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中国南部钓鱼节”等各级各类文体赛事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充分利用节假日,集中组织学生到阆中、南部、西充、嘉陵、广安等贫困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此外,学校大力推行先进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强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成都市京剧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交响乐团等演出团体和个人相继来校演出,对传承和创新高雅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结合自身文化建设优势,积极“走出去”。2011年以来,学校7名专家教授先后应邀参加“嘉陵江大讲堂”专场文化讲座,为建设文化南充作出了应有贡献;学校民乐队于2012年3月赴美国伊萨卡大学进行了两场传统民族音乐专场演出,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二、以师为本,传承创新,形成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学校以师范生培养需求为着力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校园文化传统为目的,充分利用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优势资源,形成了“打造三节、弘扬三化、培育三心”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打造三节”——着力夯实学生从师专业技能。一是“新生节”,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新生节”是以大一新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生篮球比赛、新生经验交流会、新生书法摄影绘画比赛、新生演讲比赛等,给同学们施展自身才华和脱颖而出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校园文化艺术节”,从1989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27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每年4-5月期间集中举办,本着结合时代特点、校园热点和学生需要的原则,组织开展了校园歌手大赛、“西华之声”辩论赛、“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师范技能大赛等数十项参与性强、辐射面广,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师范性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全面拓展了学生综合素质。每年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达90%以上,累计参与人数达50余万人次,成为了学校学生展现才艺的重要平台。三是“社团艺术节”,从199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20届。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多、师范性强、社团活动丰富等资源优势,先后对全校75个学生社团的200余项活动项目进行了整合,全新打造出了被师生称为“魅力擂台”的社团艺术节,“社团嘉年华”、“师说”竞教比赛等一大批品牌活动在社团艺术节的熔炉中相继诞生,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成为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课堂。
“弘扬三化”——着力提升学生从师文化修养。一是弘扬三国文化,增强学生历史底蕴。南充是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诞生地,被誉为“三国文化之源”。南充市境内三国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为其形成了独特的“三国文化”。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读史年华’历史剧本创作暨优秀历史剧目展演大赛”,巧妙地将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自2000年首届“读史嘉年华”历史剧展演成功举办以来,现已坚持举办了10届,师生自编自导了历史剧40余部,已在学校、南充市巡回演出近40余场,还推广到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驻市高校,受到了南充各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二是研习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南充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纪念馆、罗瑞卿故居、张澜旧居、顺泸起义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积淀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元素。学校努力挖掘、充分利用本土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师生到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故居参观学习,连续举办“红歌伴我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心中的朱总司令”、“马克思主义宣传周”和“诵经典、学先烈、观电影”等系列活动。2011年,学校以革命传统文化为题材编排的舞蹈《丰碑》以四川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三是演绎川北文化,展示学生艺术风采。南充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皮影戏”以及丝绸文化、小吃文化等。为让学生了解、认同、尊重和保护本土优秀文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创作编排了《川北凉粉》、《川北民坊》、《俏花旦》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川北文化特色的经典舞蹈和歌曲,这些作品在参加四川省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省级奖励12项、国家级奖励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
“培育三心”——着力培养学生从师职业精神。一是开展感恩教育,培育学生感恩之心。学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知恩感恩品质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2000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一封家书”感恩教育活动和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红烛精神”讨论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家长的普遍好评。二是实施关爱教育,培育学生关爱之心。1994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社区志愿服务”概念,并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深入城市社区、贫困山区关爱空巢老人和残疾孩子。自1996年开始,学校先后在南充市辖区建立了35所定点帮扶学校,关爱老人行动和关爱残疾孩子行动亦覆盖了全市县级以上的所有养老院、社会福利院。2008年,学校组织50余名师生奔赴南充市营山县开展“关爱女孩志愿服务行动”,并据此撰写的两篇调查报告分别荣获全国特等奖和二等奖。三是推行奉献教育,培育学生奉献之心。近年来,学校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骨干的积极性,认真组织开展了“两献一宣”活动,即每月定期组织一批学生骨干清除城市牛皮癣、进行无偿献血和宣传消防与法律知识。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奉献之心犹如种子般在西华师大学子心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把一张张甘于奉献的名片带入了社会。
三、凝心聚力,保障投入,健全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作为省内办学历史悠久的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作,把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学校把加强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体育学院等专门艺术学院的建设力度,并在文学院、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积极开办相关艺术教育专业,涵盖了音乐、美术、播音主持、艺术体操、服装设计等10余个本专科艺术专业,建成了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艺学等多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专业化艺术教育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学校还成立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高雅艺术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2009年,学校在校团委专门成立素质拓展与文化艺术中心,专门负责公共艺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和细化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
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艺术活动经费,且每逢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学校将设立专项参赛经费,用于节目编排与参赛。同时,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组织协调工作。这些为学校开展艺术活动和参加艺术比赛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
近两年来,《光明日报》以《高校德育与地域文化》、《四川教育信息》以《打造“三节”、弘扬“三化”、培育“三心”》和《西华师范大学以革命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题分别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育人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网、教育部网站等也多次报道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学校的校园文化育人工作在体系建设、品牌建设、机制建设上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为顺利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2004年)[EB/OL].http://www.china.com.cn.教育部网站,2004-12-30.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人民网,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