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5-06-13李根,刘佳
李 根,刘 佳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因心室的充盈异常、充盈压升高引发的一系列肺循环临床综合征[1]。近年研究发现,所有心力衰竭类型中20%~60%为单纯DHF,早期临床表现为肺淤血症状,中晚期具有收缩性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气急等左心衰竭的症状,还可伴腹胀、尿少等右心衰竭症状,可合并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等,预后较差[2,3]。本研究旨在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80例。所有入选患者符合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具有呼吸困难、乏力、双下肢水肿等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症状,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左室收缩功能(LVSF)正常,且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跨瓣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跨瓣血流速度峰值(A)<1;50岁以上者等容舒张时间(IVRT)>100 ms。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龄46岁~79岁(68.6岁±10.5岁);病程1年~10年(6.4年±3.6年);合并冠心病30例,高血压25例,两者兼有35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观察组90例,男43例,女47例;年龄45岁~79岁(67.8岁±11.2岁);病程1年~10年(6.6年±2.9年);合并冠心病28例,高血压23例,两者兼有39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具体包括休息、积极的病因治疗,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服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或静脉输注改善呼吸功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以控制心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控制血压以及改善心肌细胞的重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038),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峰)以及IVRT、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定,并计算E/A比值,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症状部分缓解或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比较(见表2) 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均优于对照组,其中E/A以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比较(x±s)
2.3 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6 min步行试验比较(x±s) m
3 讨 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常可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诱发,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20%~50%,预后较差。因此,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有效防治,能够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意义重大[4]。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心力衰竭的治疗逐渐从单纯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转变为以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阻止心肌重塑的模式[5]。虽然近几年来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总体治疗有效率不高,在患者超声心电图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22%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E/A以及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试验,治疗后观察组步行距离(445.3±91.5)m,大于对照 组的(405.6±89.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均提示益心舒胶囊可通过改善E/A以及LVEF等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1] 张环,李涛.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的比较[J].心脏杂志,2014(4):440-442.
[2] 范丽,李勇,李艳,等.2D-STI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J].齐鲁医学杂志,2015(2):164-166.
[3] 戴金,毛威,刘强,等.参附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2):3939-3941.
[4] 沈英来.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47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6):137.
[5] 杨奕,肖骅,邓琼珍,等.NT-proBNP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2):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