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5-06-12李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俗语谚语乡土

李杰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乡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作为家乡的思州,曾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可见历史悠久的思州,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沉淀了厚重的乡土文化。

一、乡土文化激活课文教学

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它们所呈现的知识,所传递的情感,所表达的观念,无不源于自然、生活和社会。在教学中,可将乡土文化灵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其放到乡土文化的背景下去解读,往往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回味无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民俗风情激活课文教学。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教材中涉及到的乡土风俗的内容较多,因此,在教这些课文时,可把乡土文化和课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社戏》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了解文中的民俗风情的同时,拓展到向学生介绍家乡思州的民俗习惯。如,“打阳尘”,在家乡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于是需在腊月二十三之前选用属水和属金的日子来打扫住宅的卫生。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家乡思州的民俗文化,如,唢呐、高脚、金钱棍等。在教学八年级(上)《苏州园林》一课时,拓展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思州新农村建设时的木房和砖房整齐化一的乡土建筑特色,让学生了解到环保、和谐的新农村建筑理念。教学《吆喝》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本地的一些实际,学一学听到的一些吆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顿时提高了,学着吆喝“耗子药,耗子药,放到楼上,死到楼脚”、“修锑锅补伞呦——”等。教学《俗世奇人》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了思州傩戏傩技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光华的上刀梯、过火海、脚踩红犁、手捞油锅、喊竹等数十种真功夫。在课文教学中,乡土民俗的渗透,学生就像吃了兴奋剂似的,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谚语俗语激活课文教学。谚语俗语是中国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语言瑰宝,谚语俗语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谚语俗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促进书面语和方言两种语言的和谐整合,还能矫治学生的不健康心理,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看云识天气》一课时,让学生列举本地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老鼠上街蛇过道,一场大雨就来到”,“云往上,水波浪,云往下,干河坝”,等等。又如,教学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让学生列举本地有关农业的谚语,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种田无命,节气抓定”,等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冲动地举起了手。下课了,学生的兴趣还很浓,就可以让他们回家搜集整理各个方面的谚语。有讲诚信的,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告诫人的,如,“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有劝人上进的,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真是丰富多彩。琅琅上口的谚语很受学生喜欢,又给学生启发、教育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一篇课文的影响。

3.旅游景点激活课文教学。在教学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都没有亲自到过故宫博物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当问及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时,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说出了一大串:平庄万佛长廊特大溶洞、中木召古夜郎国都遗址、龙鳌河风光及水尾马家寨陈圆圆墓等,学生经过比较,发现自己家乡可圈可点的地方竟如此之多,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幸福的微笑。

二、乡土文化激活作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可见,乡土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尽情地发挥学生的写作才能。

1.家乡的土特产、风俗民情、日常生活、旅游景点等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思州乡土文化底蕴厚重,土特产较多,如,思州文旦柚、思州绿茶、思州石砚等;思州民俗风情浓郁,如,朝山、六月六娃娃场及红白喜事等活动,都是学生在身边能看到的物和事。引导学生多观察,挖掘身边的题材,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在这些乡土文化的催化下,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他们的学习生活才会绚丽多彩。

2.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可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调查走访、搜寻资料,积累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如,歇后语:坟上跳舞——装鬼;老奶奶坐蓬蓬车——讨抖(讨打);茅厕坎上摔筋斗——离屎(死)不远了;茅厕坎上捡得帕子——不好揩(开)口;等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乡土词汇,在写作时,学生既有词可用,又能使语句富于幽默感,增加文采,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

总之,家乡是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乡土文化底蕴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乡土文化,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结构,增强了教学趣味,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猜你喜欢

俗语谚语乡土
客家俗语巧诵读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俗语图文对对碰
数字俗语
乡土分外妖娆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