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2015-06-12荆一兵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师生探究教师

荆一兵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在初中教材中一直被视为重点教读篇目之一。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这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呈现给学生,使得他们有所获呢?以前我教读这篇课文,以教师的讲为主。尽管教学中有朗读指导,但最终是不过是为教师的讲解做一点准备,使讲课不至于对牛弹琴。尽管对学生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但更讲究步骤的完整性,真正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尽管有教师的提问和师生之间的谈话和交流,但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渠道,最终能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教师的声音。尽管教师口吐莲花,将春天的几幅图景分析得入情入理,但多数学生只是激动一时,热情缺乏持久性。学生收获了什么?不过是教师对课文的阅读体验。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按教师的提示理解课文,在教师的感召下喜怒哀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实际上成了教师的配合者,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有多少能真心投入阅读呢?学生的惰性是否也就由此滋长起来了呢?

而今《春》依然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春》中,感受清新朴实的语言所创造出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关键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因此阅读教学就不能靠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对作品的阅读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否则,师生之间只会是一种居高临下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于是,我在课堂上先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而后用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而且驰骋想象,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产生了精彩的看法。我让他们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并在全班交流。在此略举几例:

“初读《春》,让我感觉到词藻好华丽呀,再读,感觉就不一样了,其实语言很朴实,但很美,不仅外在美,也有内在美。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句子不凡,我仿佛看到太阳像害羞的姑娘露出了笑脸。”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儿在作者的笔下也有了精神,它们害怕最后开放,都争先恐后,不甘示弱。”

“读‘春风图,那湿湿的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儿的风飘进了我的鼻子,进入了我的体内,让我舒心百倍。我有一种奢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

“春雨是很平常的,作者却能把它描写成牛毛、绣花针、细丝,体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全文写春景,无一处用感叹号,而将深情融于亲切朴实的语言中,句中有景,景中有情。”

这些语言,质朴而又充满活力,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学习中,真正享受到了快乐,这是一种通过劳动有所收获的快乐。快乐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快乐常在,兴趣就会持久。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并把这些新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生自主阅读也是一个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究,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探究的潜在能力和热情。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始。有些学生不是不想提问,而是长期的依赖心理造成他们思维方面的弱点,以至于提不出问题,更不用说提有质量的问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有一个培养过程的。作为教师,关键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由字词扩展到句段,由语言文字深入到思想情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还需设置氛围,激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看法。学生升入初中后,我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学生在自主阅读《春》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现列举如下:

1.“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可以想象为“太阳的脸像小姑娘害羞似地红起来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呢?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中“像眼睛,像星星”意义是否重复?

3.“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的“卖弄”是贬义词,这样用合适吗?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人家”是否多余?

5.“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中的“走着”改为“跑着”或“跳着”不是更显春天的活泼可爱吗?

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认识的冲动性、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的强烈愿望。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问题要分清主、次、轻、重,巧妙安排教学顺序,避免因教学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紊乱。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地位确定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的阅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充满活力和灵气。对于作品,师生都是读者,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理解。尽管会有争论,但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气氛依然是和谐的。对话过程是一个互相启发、互相切磋、促进学习的过程,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即实现了教学相长。例如,上述第4个问题激发了我对“距离产生美”的审美思考,并就这个思考和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知识积累、思维方法、探究能力、审美情趣等,都直接影响对话能否在更广或更深的层面上展开。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勤奋”起来,教师在课外首先就要“勤奋”起来。

经历了《春》的两种教法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教师面对的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实现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喜爱阅读,在阅读的天地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探究教师
设问引导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