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之半开放性作文写作策略
2015-06-12王晓玲
王晓玲
【摘 要】 近几年来全国Ⅱ卷高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部分逐渐没有了具体事例,仅仅给出提示语,以半开放形式来命题。试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而在作文思维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 半开放性作文之有效练习
1.1教材是极好的利用材料
(1) 利用每单元的warming up部分
如:人教版必修五《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Warming up部分的提示内容为目前与未来生活各个方面的对比表表(transport, work, languages, environment education, houses, communication等方面)。教师可有目的地拟一个半开放式作文题目。如:请给你一位朋友简单介绍一下你目前的生活,且想象一下一千年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内容可选取表格中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这样既控制了课堂实践又达到了针对性练习的目的。2014年全国Ⅱ卷英语试卷作文《十年后的我》就属此类作文。
(2) 利用每单元课文或其部分内容的总结
以人教版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 for Burns》为例。学完此课文后,教师可就此让学生总结:如果有人烧伤了,该怎么做?课文中有七种方法,但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让学生学会用should, had better (not), must, It is a good way ..., 祈使句等多种表达方式。这就是知识的积累。之后又可深入到作文上:假设你是一名中学生志愿者,你所在的团体就急救常识相互交流,你就烧伤后的急救方法进行交流(最多四种方法)。这个过程从易到难,能力逐步得以培养。长期坚持,效果是不错的。
1.2书面表达高考真题不可忽视
若研读高考英语作文范文不难发现它们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其实这也是衡量一篇优秀作文的重要方面。其次,给人的感受是其“形不散”、“神不散”( “形”即文章的句子,即句与句之间要连贯,句子要有变化,“神”即文章的中心,即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写作)。再者就是交际性强。结合试题要求和范文不难发现写作中的交际缘由、目的、对象、交际者的身份关系等,这就将写作测试融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应给予考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但这个空间不能太大,要有可控性。谈到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让学生背诵高考英语作文范文,不光是文字的输入,而且是学生对以上分析方面的内化。
2. 半开放性作文之写作策略
2.1熟悉高考评分标准
写出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研究,其根据就是高考英语写作评分标准。不管什么题材的作文,都要受到评分标准的约束。因此,让学生铭记评分标准,就会帮助他们在写作既有针对性,又能做到张弛有度,继而写出有效的作文。
2.2拟定文章结构
具体写作时,首先要拟定文章结构,而其第一步就是要审好题。从所给的提示语中找出关键信息。然后合理的把这些信息布局为几个段段落。一般要求作文分成三段,有时候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可把第三段分成两个部分,总结中心和提出倡议。
Part 1 一般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句导入的话语,这句话要求既与提示语相关又能够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第二句就要明确地阐明文章的中心,可以用强调句型,也可以使用表语从句,如 “The view I hold here is that ...”
Part 2 是文章的重心所在, 一般要求有一个过渡句。如“Then Id like to take Abraham Lincoln for an example.”这样一句话就可将人的思维引到事例上来。审题时务必仔细,有时是以自身为例,有时需生活中的例子。其结局一定是积极、正面的。本段要注意时态,一般举多用到一般过去时。
Part 3 最后一段要做到首尾呼应,再次明确文章的中心,也可提出倡议。
2.3组织语言,展开写作
写作时要用熟悉的词汇,句型,没把握的不要使用。有些表达要学会变通,区别于汉语表达。另外句式要多样,长短句相结合,简单句复合句交错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
2.4 润色语言
我们在合理安排好文章的框架结构且组织好作文的基本语言后要多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一些能够恰当表达意思的高级句型,如强调句型,倒装句型,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状语从句(尤其是让步状语从句)等等。既要恰当表达意思,又要张扬个性。另外用短语表达去代替单个词汇的表达,这样语言就更丰富了。
2.5规范书面
书写要规范,做到卷面干净,字迹清晰。字体要适中大小、美观整齐,尽量避免书写的错误。同时提醒学生要合理安排答题卡的占用空间。一般作文写完后最好空一到两排,错落有致,让评卷教师能够在赏心悦目。若书面不够好,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注重英语书写和作文字体结构的安排,可以利用学生抄作文范文之际,要求学生限时抄,久而久之书面就会有所改善。
■
赵群英.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