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服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开发

2015-06-12向晓

对外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标准高职院校

[摘要]遵循公共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应从课程定位、内容重构、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定位应紧密结合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定向模块,强调在典型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学模式采取在线协作式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强调通过对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给予各个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课程标准;公共英语;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33-03

[作者简介]向晓(1968-),女,湖南湘阴人,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

[基金项目] 2014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公共英语名师空间课堂”(项目编号:湘材教指[2014]115号)。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担负着培养和向一线输送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其教学目标并没有与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公共英语教学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难以落到实处。本文将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为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

一、公共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通过中西文化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启迪学生的多维思维,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公共英语课程定位

(一)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能在就业岗位上灵活自由地使用英语语言。教学目标由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

(二)课程内容定位

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从内容精选和内容结构两方面进行重构。根据课程的功能性、课型的服务性、专业的普适性、社会的需求性和时代先进性选择教学内容(向晓、唐年青,2011)。课程有两大功能:一是作为国际交往的媒介,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思维方法。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服务于专业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每一所学院各专业群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针对专业区域共性挑选公共英语共享模块,根据专业个性提供专业定向模块。教学模块按照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序化。

(三)教学模式定位

教学总模式包括“输入→内化→输出→评价”四段思维过程(向晓、张春辉,2008)。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建立各专业模拟实训室,创造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学生必须选择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在改革中研究如何把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体现基于学生需求、专业学习需求、工作岗位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应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一)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中强调多元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相互协作,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包括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文秋芳,2002)。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产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必备条件。

(二)学习理念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开展丰富的英语文化活动,避免学习英语的倦怠感,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学习模式方面,针对未来交际范围将课程项目化、项目任务化、任务分工合作,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实现能力互补、共同进步。

(三)评价理念

采取多元评价的课程考核体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工作过程,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整合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要求,体现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估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动态的进步,主要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成绩以及学习态度、策略、方法等,强调从个体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评价。而终结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进行评价。

四、公共英语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

前导课程为高中英语,后续课程为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不能采用统一方案。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重点是基础英语,培养学生在日常情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公共英语知识的同时,根据专业教学情况,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第三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endprint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定向模块。基础模块重点解构和重构学习内容,巩固现有知识体系,并结合学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组织与安排。专业模块根据专业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与就业招聘对接。基础模块的组织与安排见表1,专业模块的组织与安排见表2。

(三)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结合课程学习模块,制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模块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情景,提出学习要求,针对专业特点强调教学重点。下面为以购物为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见表3)。

(四)考核与评价

科学的测试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公共英语课程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为基础阶段考核和专业定向考核。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对考核目标分层细化、分层优化(向晓、唐年青,2007)。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强调对英语实践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测试与评价,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与群体的进步。充分发挥考试反馈调节、导学促教等教育教学功能。采取个人自评、学生互评、社会参评、教师总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力求实现相互督促、相互激励、相互完善与公平和谐。

总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应与学院特色专业、企业、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日常交际需要和专业需要紧密结合。正确处理测试与教学的关系,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多元学习环境。利用在线资源共享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强对公共英语课程标准的开发,使课程设置既具有课程共性又具有专业个性;课程内容既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要体现知识的连续性;考核方式要注重人人参与、多元评价,形成激励导向机制。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1,30

[2]向晓《公共英语》课程标准[EB/OL]http:// wwwworlduccom/ blog 2012aspx?bid=21083100,2013-11-06

[3]向晓,唐年青高职英语学期分册测试方案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7):159-160

[4]向晓,唐年青农业类高职基础文化课教学内容重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41-42

[5]向晓,张春辉视听说课程校内实训模式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2008(8):74-77

[6]向晓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43-64

Abstract: This paper follows th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English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need analysis theory and regarding service as teaching orientation and focusing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t probes into curriculum design,impl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English. Public English should be reformed from course orientation, re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ls, and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Course orientation combines with students needs, professional needs and social needs. Teaching content is made up of basic part and part serving specialty, training students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ies in typical language situations. It probes into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s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internet, stressing on training study ability.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knowledge structure by comparison from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Key words: curriculum standards;public Englis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责任编辑:乔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课程标准高职院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