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以及对策浅析
2015-06-12肖艳
肖艳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一种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种则是能够走在时代的前言,把握新课程理念。而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引发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制约教学水平的提升,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正处在教学困境中,那么,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将是接下来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任课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致力于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但是,仍有部分任课教师由于自身教龄较高,思想守旧,导致其仍严重单一、滞后的教学思路与模式,为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教学两极分化现象发生。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势来看,止步不前旧式教学模式与跨越式的新型实验教学均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困境。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以举例的形式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根本因素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其教学能力与素质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任课教师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的缺失。通过大量的听课调查,笔者发现,小学语文实验教学仅停留于表面,任课教师并为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再加之仍沿用守旧的教学方法与理论,使得教学无法顺应新教材的教学变化与要求。与此同时,部分任课教师对于教学进度和目标过于盲目追求,只重视教学结果,忽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长期以往,小学生的文化功底很难得到提升。以上均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本因素。
(二)间接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产生的间接因素主要源于社会家庭与教育主管部门方面。在新课改背景下,即使相关部分已经大量改编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但其仍不能够合理的安排语文教学课时。在加之教材配备资料的严重匮乏和没有一个健全的教学目标考核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面临瓶颈。另一方面,针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其未能大力支持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的建立,再加之家长不能充分认识新课改理念,致使小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这就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第一步是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任课教师才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培训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活动,使小学语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其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功能。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学习新课程标准,基于学校的实际条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良性發展。此外,在授课中,任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学习注意力,打破传统的枯燥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小学生提升其语文学习效果。
(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任课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设计,遵循生本原则。下面本文以“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走出教学困境,优化教学效果的讨论。
首先,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教学重难点得到明确。针对于“揠苗助长”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其一,要求小学生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朗读课文;其二,要求小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偏旁部首和生字词,同时,学会应用生字来进行组词造句;其三,要求学生能够对该寓言中的含义进行理解,深入思考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生字书写、认识的掌握,而难点则体现在对“揠苗助长”这一文中的思考、理解与朗读。
其次,笔者做好备课工作。包括准备多媒体投影课件、生词卡等教学工具,并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工具,来使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得到优化。
最后,对该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介于“揠苗助长”一文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规律,采用了多媒体投影仪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出该故事的画面,从而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动画的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本篇文章所蕴含的寓意。
结语:
综上所述,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需要任课教师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本文阐释了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海浪.立足现状求突破改革创新谋发展--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及其突破[J].文理导航(下旬),2014,(5):73-73
[2]孙秀波.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新课程导学,2014,(7):56
[3]潘洪举.试析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课外语文(下),2015,(8):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