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2015-06-12刘德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小学语文

刘德平

摘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效性提出几点策略,包括课堂提问环境、课堂问题设置以及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及时考察学生学习进度、兴趣、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有效的提问方式还能够通过提问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提问,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提问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设置的问题无针对性,没有考虑学生差异性,对问题的设置较随便,问题设置大多处于死板状态。其次,是教师在设置问题和答案时,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开放性的问题和答案过少,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马上否定学生的答案使得学生缺失信心,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挥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降低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意识。最后,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知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置通常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提问,没有结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个体能力、性格发展和想象力的发挥进行教学。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影响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环节的改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建立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处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并且在教师态度亲切和蔼、获得表扬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分析的积极性。稳定、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语文课堂提问环节的作用。小学生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往往被要求、听从老师的支配,严苛沉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了恐惧和排斥的心理,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教师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严重制约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轻松、亲切的姿态去接近学生,对学生的要求适当进行放宽。建立起每堂课的教学氛围,结合课时内容,利用多种方式,如情景教学、小组学习、故事引入等方法,提高整个课堂的活跃度,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发散思维,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上到小学三年下册(人教版)第三课《荷花》时,教师在讲课前可以播放有关荷花的视频或画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让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集中,这时教师向同学抛出开放性的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花么?”“有谁见过真正的荷花?”“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看到这些荷花的感受”,这些问题没有标准性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的表扬,将整个课堂氛围烘托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程提问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影响着课堂提问,教师应当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思想较活跃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问题。

2.根据学生差异性设置问题

小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認知和思考的过程和方式方面形成明显的差异,给课堂提问增加了难度。教师只有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在设置问题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让问题的深浅度适合学生的能力,符合实际情况。对于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以提高能力为主,增加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不易太难、不易太浅,要在符合这类学生的基础上以提高思维能力为主进行设置。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耐心的与学生进行讲解,注重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设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上到小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五课《翠鸟》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分段阅读课文,让学生举例一些其他鸟类的名称和特点,简单的问题设置,可以让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提出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如“根据文中描绘的翠鸟自己画出翠鸟图”“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形容翠鸟的外形特征、活动习性”“如何根据翠鸟的习性保护翠鸟”“对本文的生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因材施教,将回答问题的机会适当分配,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3.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制约着课堂提问的部分原因来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强弱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利用提问适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文章简单化,找出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画杨桃》,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不同的切法,切出不同形状的杨桃。通过提问“出了杨桃,还有哪些水果通过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形状”“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什么样不同的结果,请小组同学讨论”等,在掌握文章的基础上,学生们很容易就能自己探索出问题,《画杨桃》告诉了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道理,利用这个道理我们今后该怎么去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提问不仅仅局限在分析文章里,结合《画杨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化了情感教育。

四、结语

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培养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古板的提问模式,不断改进提问策略,以此有效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奇.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06).

[2]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04).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问题小学语文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