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的问题和策略

2015-06-12付云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提问有效性小学语文

付云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课堂教学方法日益发生着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而“课堂提问”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显示着它独有的教学艺术生命力,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量使用提问法,但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有效性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

1.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

(1)提问急于求成表现:

①即问即答。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加大容量,生怕浪费时间。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即作答,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这种提问不能给更多的学生以思考空间,活跃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有充当绿叶的份儿了。

②不断追问。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这也就导致了课堂单调、压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无法活跃。

(2)问题水平偏低。教学提问水平由低到高六个层级: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思维含量低,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价值不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丢掉了自己的思路。

(3)提问过难或过易。过于空泛:有的教师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是什么?”“语言特色是什么?”等。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茫然无知,主要原因是理解没有跟上去。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听而不思,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无从谈起。

2.提问内容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

很多老师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提出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例如:“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

这些问题大多脱离课文的具体情境,未能明确提示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文本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要点。不少学生只是依据课文的一些表面信息展开联想,泛泛地谈自己的感悟,连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也达不到。

3.提问目的不明,过于零散

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除了教师个人素养,诸如语言表达、性格习惯等因素外,还有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4.提问对象集中

有的教师问题设计很有层次,但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容易使课堂成为几个有能力的学生表演的舞台。长期下去,大部分学生会越来越懒惰,从而产生依赖感,感到课堂与他们无关。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对提问回答意识的淡薄。

5.提问后评价单一

学生回答后,教师经常会用“很好”“很正确”“回答不错”等惯用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表现较好的时候回答:“啊!这是一种想法,还有其他想法吗?”等等。评价语言单一化,教师反应平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学生主动提问少

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见,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

2.要抓住要害,简化提问

要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

因此,需教师深挖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课文中的要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课文的重点

这往往既是文章重点,又是训练重点,于此处设置疑问,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要紧扣教学目的,巧妙地处理教材。

(2)文章的点睛点

即课文内容和中心部分。好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可有助于辐散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比如《海上日出》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作为点睛之笔,照亮全篇,就有设疑讨论和体味的必要。

(3)作者的动情点

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于动情点处设问,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比如《难忘的一课》,动情点在“我”和师生共同的爱国主义感情上,抓住课文最后感情的爆发处设置问点,是不难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界的。

(4)疑难点

对课文的疑点设问,自然无需多说。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类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

3.应把握时机,优化提问

课堂提问应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课堂上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把握了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相交点,才能真正做到问点的优化。

(1)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点: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在哪里?这样危险的地方,孩子是怎样上去的?这最紧张的场面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热点,由此发问,学生就会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內容。

(2)把握教学的高潮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亦然。每一节课都应形成高潮,而这也同样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于高潮点设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并引发其感情的升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猜你喜欢

提问有效性小学语文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