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措施

2015-06-12白占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白占东

摘要: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幼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当做人生第一重要课程对待。立足于孩子们终身成长和教育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幼儿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加强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使幼儿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目标。

关键词:幼小衔接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小衔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它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其过渡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靠儿童的发展规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他们把幼小衔接工作置身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角度考虑,这两个教育阶段不能分开,必须做好二者的过渡工作。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在掌握幼儿心理的基础上,逐步渗透一些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常规学习方法。小學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切记在幼儿阶段强行灌注小学课本知识,要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而不能让幼儿去做小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找到联系二者基础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新的衔接环节。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盲目超前学习小学课本内容,这也不是奠基阶段的核心内容。这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

二、幼小衔接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有情感和态度方面。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计算等的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幼儿。如此,幼儿园怎么能不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非常大,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或是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内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们不应仅仅是停留在有没有学过某种知识,或是已经学了多少关知识,而是应该找到知识联系的内在衔接点。有的幼儿园里缺乏对实际物体的充分的操作,缺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

三、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阶段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基础做起,要求坐姿端正,写姿、握笔姿势一定要正确,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基本功,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及早纠正,以后再去纠正往往效果不是太好。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在幼儿园要注重体育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随着儿童的生理成长,幼小衔接对他的精神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适当的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注重激励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四、加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间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对书本的爱护,对读书的兴趣。从童话故事的讲述开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通过简单阅读,培养孩子对真善美的渴望,对假恶丑的憎恶。阅读活动需要老师引导,孩子们自由阅读的兴趣源于对幼儿图书的喜欢,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集体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在幼儿园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移、选择。

五、结束语

要真正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相关探索实践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使其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探索更多的方法,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能更好地过渡到小学阶段,既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要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2]王晓容.如何加强学前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读写算,2012.

[3]李志红,陈洪友.浅谈幼小衔接.学问,2009.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