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

2015-06-12吴志海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想品德生活化

吴志海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创设情境 组织调查 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118-0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改变过去空洞的说教模式,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与学生的生活相连。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体验生活,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创设生活情境,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这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能够及时捕捉生活气息,并且在具体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最终实现德育与生活的无缝连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他们所关心的热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共鸣。

例如,教学“肖像的权利”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小品《卖拐》切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可以创设“庭审现场”,引导学生分别充当“法官”“律师”“陪审员”等角色,让学生在“审判”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法”的权威,充分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还能引导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知识是“有用的”,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乃至视频呈现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辅以音乐,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去感染学生。当然,教师也要避免滥用多媒体,不能纯粹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是本末倒置。

二、组织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用所谓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如果仅仅依靠一周几节课来加强学生德育,会显得苍白无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课堂,更受制于家长、社会等种种因素。因而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调查,让他们对周边生活乃至社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让他们在调查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而这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实现知行合一、践行生活化德育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对外开放”的内容时,笔者指导学生对周边生活展开调查。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就近原则,自愿组成几个调查小组,分别就城镇化后农民生活状况、周边小区环境、居民业余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走访、收集数据以及上网等方式。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调查翔实,当汇报交流调查结果时,学生显得很自信。有的调查小组制作了一期小报,呼吁新农民需要养成环保意识;有的调查小组收集、拍摄了大量照片,通过新旧农村的对比反映了农村的发展变化……

三、关注周边生活,教会学生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读课本”,而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对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且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最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教学“学会维权”一课,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以下案例材料:一个村民参加旅游团出游。在车上,他的钱包被盗;到了旅游景点,他被逼着拍照,还被强迫购物;旅游景点“短斤少两”,住宿条件非常差……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方面寻找该村民在此次旅游途中先后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帮该村民出主意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习和合作,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笔者认为,一位有思想和远见的教师应该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载体。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引入生活,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社会,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具生命活力。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