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祚荣东奔队伍成份的探索

2015-06-11孙倩

2015年38期
关键词:旧唐书高句丽高丽

孙倩

摘要:研究“东奔”队伍民族构成的相关问题,正是我们解决渤海国民族问题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祚荣在“东奔”队伍中,靺鞨人构成了东奔队伍的主体部分,其中的粟末靺鞨部则占了最大的比重,成为“东奔”队伍中的主导力量。

关键词:大祚荣东奔队伍;成份的探索

公元696年“营州之乱”失败后,大祚荣率领部众开始“东奔”。关于大祚荣的“东奔”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少学者已论及“东奔”队伍的构成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结这些观点,其主要分歧在于,大祚荣“东奔”队伍的构成中,是否有突地稽所部,即粟末靺鞨的所占比重如何;大祚荣“东奔”队伍中,是否有高句丽人;大祚荣“东奔”队伍的领导集团中是否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等等。笔者认为,要想弄清问题,还是应该从史料入手,了解史料背景,理清隋唐时期,徙居营州一带的靺鞨人的情况,从而推断出营州之乱前这一地区的靺鞨人的数量,以及卷入这场叛乱及跟随大祚荣“东奔”的靺鞨人的情况。

营州(今辽宁朝阳)是唐王朝统治东北边疆的军政重镇,对于唐朝在东北边疆的行政管理、统治东北边疆民族等诸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因此,在营州一带,不仅有唐朝派来管辖东北的官员,还有很多为其作事的东北民族,靺鞨人就在其中。在营州的靺鞨人中,第一部分是自北朝末年而来的大量的靺鞨人。据《北齐书·高保宁传》载:“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夷夏重其威信。周师将至邺,幽州行台潘子晃征黄龙兵,保宁率骁锐并契丹、靺羯万馀骑将赴救。”②保宁据黄龙进行对抗,所依靠的力量中有大量的靺鞨人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数量,但据推断,到营州之乱前这部分靺鞨人已达到了一万人左右。

第二部分是隋唐之际,突地稽徙部来到营州。突地稽是靺鞨部之粟末靺鞨人,统领着粟末八部,《太平寰宇记》卷71转引的隋《北蕃风俗记》所载:“初,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者,率忽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护赖部、破奚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部落向关内附,处之柳城,乃燕郡之北”。③隋炀帝在征讨高句丽时,“渠帅度地稽率其部来降。拜为右光禄大夫,居之柳城(今辽宁朝阳),与边人来往。悦中国风俗,请被寇带,帝嘉之,赐以锦绮而褒宠之。及辽东之役,度地稽率徒以从,每有战功,赏赐优厚”。④在隋与高句丽战争中,突地稽率靺鞨兵多为其参战,并常立战功,因此,隋朝对这支内附的政治军事力量十分重视。

唐初,度地稽遣使朝唐,以归服新的中央王朝。“武德二年(619),其部酋长突地稽遣使朝贡,以其部置燕州。初,突地稽朝炀帝于江都,属(宇文)化及之乱,间行归柳城,至是通使,拜突地稽为总管。贞观初,高开道引突厥来攻幽州,突地稽力战有功,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封蓍国公。寻卒。”⑤由此可知,入唐后,度地稽仍为内徙的粟末靺鞨部首领,其属部已分散在营州一带和幽州附近。

突地稽之子李谨行任营州都督,“子谨行,武力绝人,麒德中,累迁营州都督、右领军大将军”⑥“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⑦李谨行已成为拥有家僮数千的封建统帅了。

由此可知,这部分南迁的粟末靺鞨人,拿突地稽本部厥稽部为例,其人数“千余家内属”,而它仅是粟末靺鞨八部之一,加上其余七部,总人数最少也有四五万之众,因此才成为李谨行统帅的在高句丽、新罗战争中的主要部队。

另一部分是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曾被高句丽控制的靺鞨人被强迁到营州,其中有为数不少的白山人,据《旧唐书·靺鞨传》载:“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部众多入中国”⑧。有大祚荣所在的粟末靺鞨,《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又据《旧唐书·地理志二》载:“慎州,武德初置,隶营州,领涑沫靺鞨乌素固部落。”这支靺鞨人尽管也是涑沫(粟末)靺鞨,但不在突地稽所率内迁的八部之列。除此以外,这些被迁来的靺鞨人中,还包括伯咄、安车骨两部。乞四比羽所率部众中就包括了这部分靺鞨人,这从《新唐书·渤海传》载:“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⑨中的记载,将乞四比羽称“靺鞨酋”中得到了证实。乞乞仲象则是另一部被迁来的粟末靺鞨人。这部分靺鞨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据估计,至营州之乱起时人数至少达到了千人之多。

因之,这些被迁来的靺鞨人,到营州之乱前夕,总人数至少达到了四、五万人以上,就其人数而言仅次于汉人,这在当地总人口中无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又以粟末部所占比重最大。

除此之外,在“东奔”队伍中,还存在着其他部族的成份。

《旧唐书》记载:“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祚荣合高丽靺鞨之众以拒楷固。”《新唐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高丽逋残稍归之……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 这些“合高丽靺鞨之众”、“高丽逋残稍归之”等等均可证明,在当时东奔队伍中,除了乞四比羽、大祚荣统率的靺鞨部队外,大有高丽遗民的存在,其人数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他们在天门岭东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证明他们的人数也是可观的,但却不是东奔队伍的主体部分。

另外,还有汉人、契丹、奚人以及九姓杂胡等人在东奔队伍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如当地的汉人饱受了战争的折磨,唐朝“所至残酷,民有为契丹所胁从复来归者……皆以为反,生刳取其胆” ,又“奏河北百姓从贼者请尽诛之”,⑩,对于唐这些残酷的行为,当地的汉人、契丹人、奚人以及九姓杂胡不得不感到恐惶与不安,为自己选择出路,跟随大祚荣“东奔”未尝不是最佳的选择。另外,近年在黑龙江省的渤海墓葬中发现的蓝绿色眼睛的陶俑,也许就提供了九姓杂胡参加东奔最后成为渤海居民的凭证吧。11

综上所述,大祚荣在“东奔”队伍中,靺鞨人构成了东奔队伍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粟末部、乌素固部落、伯咄部、安车骨部等等。除此之外,高句丽遗民、汉人、契丹、奚人以及九姓杂胡也是队伍中的重要成份。在靺鞨人中,粟末靺鞨部人数无疑又占了最大的比重,因此,在粟末靺鞨人大祚荣领导的“东奔”队伍中,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构成了其领导集团中的主导因素。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努力,后来创立了渤海国,并成为渤海国内的主体居民。(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注解:

①宋卿. 试论营州在唐代东北边疆的地位与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②《北齐书·高保宁传》卷41 列传第三十三.

③《太平寰宇记》卷71。

④《隋书》卷81《东夷传·靺鞨》。

⑤《唐会要》卷98《靺鞨》。

⑥《唐会要》卷96《靺鞨》。

⑦《旧唐书》卷89《狄仁杰传》。

⑧《旧唐书》卷199《靺鞨传》。

⑨《新唐书》卷219《渤海传》。

⑩《资治通鉴》卷206,《唐記二十二》神功元年(697年)七月庚午条。

B11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渤海国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旧唐书高句丽高丽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高丽莉作品赏析
母与子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
高句丽乐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