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生活体验,写好初中作文

2015-06-11张靖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生活体验

张靖

摘 要:写作教学要能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将生活素材进行巧妙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交流帮助学生拓展寫作思路,让学生掌握“我手写我口”的写作思想,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体验;开放话题;理论依据

写作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其在语文各个阶段考试中都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提到写作许多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教师们也是一筹莫展。这就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写作方法,没能让他们将生活素材与书面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没有放开思维的束缚,丰富他们的想象。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结合生活体验,写好初中作文进行教学探索。

一、结合生活体验拓展话题理论依据

写作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教师理论指导为主,一种是以学生实践写作为主。笔者认为这两种方式我们应该统筹运用,这样才能相辅相成,实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如果要分主次的话,学生实践练习应该占主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拓展话题,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写作、勤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流程来帮助学生从体验中萃取并拓展话题:首先结合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的体验进行口头表达。许多同学写作乏力,但是口头表达很顺畅,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将生活体验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出来,为进一步整合成书面写作奠定物质基础。其次,我们还要诱导学生针对表达出来的生活体验进行升华性讨论,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写作空间,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精气神。

二、结合生活体验写好作文的教学实践策略

1.鼓励学生多表达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共通性,一般人们从心理上觉得口头表达相对容易。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体验来写作文,我们首先就要引导开展课堂对话。课堂对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定是开放、灵动的。学生在初步表达后,我们再用问题进行适当的诱导,启发学生联想和回忆更多与写作主题有关的生活体验和感想。

例如:针对《我爱我家》为主题的习作,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分别表达一下家庭生活中发生过的几件特别感动的事。然后我们再启发他们升华联想、挥发感情,这个过程中同学互相倾听,可以共同参与到如何用这几件事联系“我爱我家”这个中心主题的表达。这样像聊天一样畅所欲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启发和引导。这样就能有效摆脱“妈妈照顾生病的我”“爸爸辛苦上班”之类的大众化人云亦云的话题,经过交流互动有的学生认识到从一些更能体现真实的生活细节展开更容易表达情感,比如:“虽然爸爸抽烟经常惹妈妈生气,但是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还是会提前买好烟,方便爸爸给客人敬烟。”这样写就把妈妈对爸爸身体健康的关心,对客人的周全礼节等都生动地写了出来,为“我爱我家”这个话题增添了一笔有血有肉的材料。

2.指导学生多积累

充分的素材积累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素材的积累一方面靠生活体验,这在前文已经叙述;另一方面就要靠多阅读、多思考形成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名家精品,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积累基本的词汇及写作技巧。

比如,我们可以以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为写景散文蓝本,具体操作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结合其生活体验进行启发和引导:(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描写?(2)分析原文说一说济南的冬天的有什么样的特点?(3)理解和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试着以《家乡的x天》为话题写出家乡的冬(春、夏、秋)天的显著特点。

这样教学,让同学们以名篇为蓝本,全面体验写作的流程和技巧,并能通过模仿形成初步的技巧积累。

3.要求学生勤练习

掌握技能的两个要求是勤学多练,练习是构建理论知识到能力迁移的桥梁。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和表达技巧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勤动笔、多练习,通过写作实践和教师的反复点评与修改,我们才能领悟写作的真谛,最终实现练笔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拆分成几个环节的练习:第一,积累训练。比如我们可以展开对“青春”为话题的名句积累,同学们可以从电视剧、言情小说等不拘一格积累到:“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等句子。第二,限时写作练习。限时写作契合考试的情景,可以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整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想,这样设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写作促成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写作不能是空洞的编写和刻意的思想拔高,而应该是对生活体验的整合与升华。所以写作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启发他们拓展思路转换表达,最终让学生掌握“我手写我口”的写作真谛,成为文章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徐艳.拓展教学空间构建初中作文教学立体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生活体验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